他(沈从文)搞的那些东西,陶瓷、漆器、丝绸、服饰,都是“物”,但是他看到的是人,人的聪明,人的创造,人的艺术爱美心和坚持不懈的劳动。他说起这些东西时那样兴奋激动,赞叹不已,样子真是非常天真。他搞的文物工作,我真想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抒情考古学”。
—— 汪曾祺
丝绸生产的进展,必成熟于原始社会中晚期,至今为止,除了良渚黑陶中发现一枚蚕茧还近于孤证。但稍晚一时,从商代出现的文字,属于农业的副食品的“园”“圃”等字,已极明确;而“桑”“蚕”“丝”等等文字,也均有发现;又有玉蚕出土。更重要实物,据参预安阳发掘次数最多、时间最久、经验特别丰富的郭宝钧先生说,安阳殷商王族墓上近棺部分,就出现过缝缀成方及二丈以上,加有颜色鲜明的彩绘丝织物覆盖在上面。此外还有族帜等遗痕在其他坟中发现过。近年则除在青铜器、衣著花纹和反映到同一时期的白陶、青铜器上的连续矩纹图案,明白了多属于早期的纺织物花纹,部分不规则的图案,却可能是和当时在平纹绢上的绘绣加工相关。又本于辩证法的“凡事有发展又联系”的原则,对于较后一时的丝织物花纹图案,也取得了不少新启发和不少新认识。这时期的织机和织法,或许和近年在云南昆明滇池边晋宁石砦(同“寨”)山出土的青铜贮贝器(如图)上所反映的奴隶群相围坐地下,用简单腰机进行生产情形或相近。这个图像的产生,和商代虽已隔约一千二百年,织机的应用,却必有其相通处。因为三百年前的清初海南岛黎族送给清政府的礼物中有一仿木制纺织工具,直到近代西南苗族人民编三寸宽的腰带和衣边材料时,生产的方法都还相差不多。纹样也有共同性。
图注 纺织场面青铜贮贝器 西汉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