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沈从文)搞的那些东西,陶瓷、漆器、丝绸、服饰,都是“物”,但是他看到的是人,人的聪明,人的创造,人的艺术爱美心和坚持不懈的劳动。他说起这些东西时那样兴奋激动,赞叹不已,样子真是非常天真。他搞的文物工作,我真想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抒情考古学”。
—— 汪曾祺
古代彩锦出陈留襄邑,战国到汉代早期,生产还具全国性,价值则和齐细文绣相等。蜀郡彩锦实后起,洛阳邺下且更晚。史称齐地锦纨衣天下,可知转运商人势力的抬头,和贩卖漆器、锦绣更容易得暴利有关。《史记·货殖列传》称凡占有约廿种一定数量的货物和运载工具的商人,得利收入即与千户侯相等。巨商豪富的收入必更多。所以贾谊文中就说到过去帝王才能穿用的黻绣衣裳,新兴的商人已用来挂墙蒙壁。甚至于出卖奴婢,也穿丝鞋和文绣衣。“刺绣文不如倚市门”的俗谚,更简而扼要画出商人的发财十分容易,而工人过的日子却十分悲惨。至于长安设的东西二织室,各有五千人生产,进行生产的既然全是官奴婢,必然是无偿的强迫劳动,生活情况之惨就更不待言了。
战国以来虽即已锦绣并提,近年西北出土的汉代丝织,也有锦有绣。刺绣多近于一般商品;锦则情形不同,可能部分属商品,部分实出于长安织室为宫廷特制。就锦中文字,还可明白一点情况和估计出产生相对年代。例如内中有“登高明望四海”字样的,或许和秦汉统治者登泰山封禅事有关。说锦的纹样产生,必和秦始皇、汉武帝有关,时代不早于秦,不晚于汉武帝。但《邺中记》里曾提及锦中有“大登高”“小登高”,则可知石虎的中尚方锦署,东晋时还织造这种彩锦。又锦中还有“长乐明光”文字的,都是秦汉宫殿名称,最早当然也属于秦汉宫廷用锦。《邺中记》还有“大明光”“小明光”锦名,可知到石虎时也还继续织造。又有一种文字锦作“新神灵广……”的,锦样必出于王莽时。还有残锦留下“无极”“宜”等文字的,前者或系秦代瓦文常出现的“与天无极”,后者或为“宜子孙”锦。至于从花纹分析,有作双鸳鸯对立的,和古诗“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可印证。有作豹首形象,又显明为《汉书》说的豹首锦,《急就章》即已提到,可知锦样必产生于文帝以前。《拾遗录》书虽晚出,却称有列明锦,西北出土的豹首锦图案中,即穿插有两种不同灯景式样,和汉代出土连枝灯形象相差不多,可知汉代的确还有列明锦。《邺中记》又提到有大小茱萸锦,具体纹样不得而知。但同书叙述漆器花纹时,却说有茱萸纹细于破发。就今为止汉锦纹中虽还未有所发现,楚汉漆器却有种极细花纹,真可用“细如破发”形容。而这次汉墓中有一绣料,绣纹精细程度,也不下于当时漆器花纹,或可称作茱萸纹。又有锦上作“韩仁绣文衣右子……”,显明是私人特别织锦,纹样和“登高”“明光”诸锦极相近,可证当时织锦纹样并无一定限制,一般商品也可织造种种文字,不一定属于宫锦。本图中没有锦样,如有实物,必可为本文对于秦汉彩锦的推想,进一步得到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