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随笔集〕【美】约翰·厄普代克
▷鸣谢
“一幅市井画”“小小的闪电”“苹果的分量”“书房”“前行”“高估的案例”和“圣桑之手”均首次发表于美国版《现实》。“美国的孩子”和“蓝色长方形”本是美国版《现实》1981年春停刊前不久为该刊撰写,但最后发表于《艺术与古董》。“窗口强烈的阳光”“艺术值这个价吗?”“缺憾”“被大肆炒作的黑尔佳”和“无奈的蝴蝶”是我为各画展撰写的评论,均发表于《新共和》。“维米尔的一幅室外画”首次发表于《旅行与休闲》;“俏皮的莫奈”首次发表于《名利场》;“菲尔德靓丽的乡里乡亲”和“现代艺术博物馆感怀”首次发表于《艺术与古董》;“抑郁缠身的艺术家”首次发表于《纽约客》;“一幅让我挂怀的作品”作为“时代博物馆的一百幅作品”首篇,被翻译成德文,首次发表于德国《时代杂志》。“画中的孩子”是为《纽约时报》图书评论专栏撰写的苏珊·E. 迈耶《童书插画大师专辑》书评。“作家与画家”是为卡特勒恩·G. 耶特主编的《双重天赋:作为视觉艺术家的作家》撰写的导言。发表在《现实》中的几篇随笔,以及“维米尔的一幅室外画”和“窗口强烈的阳光”,曾于1985年以《印象》为题由洛杉矶西尔维斯特与奥法诺斯出版社结集限量出版。在获取复印许可过程中,承蒙陶拉·波雷加拉特斯、凯西·楚克尔曼、爱德华·道格拉斯等大力协助,在此深表感谢。同时,还要感谢卡尔·H. 克莱因慷慨相助,提供其舅父拉尔夫·巴顿的有关信息。
德加最辉煌、最具特色的成就可以说是苦心发明了抓拍技术。当时,照相机在技术上还没有能力去抓拍运动,记录瞬间发生的视觉事件所传递出的诗情画意。掌握了素描拼贴和日本版画拼装技术之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德加开始运用焦点偏离中心、对边缘进行修剪、出人意料的选位和戏剧性视角,以及灯光电暴等技术,让自己的作品真正富有了新意。德加发现,舞台灯光可以作为绘画构图的手段,这一发现让他拓宽了视野,提高了精湛的绘画技术,将色彩简化为亮点。在《巴黎歌剧院乐队》中,前景中的乐队是黑色的写实主义肖像画——每个乐师都清晰可辨,舞台表演的远景采用印象主义手法从顶部泼洒下来,舞者消融在光线之中,而且脖子以上被剪掉了。《“恶魔罗伯”中的芭蕾舞》采用了同样的手法:观众和乐团的重叠剪影中有很多瞬间发生的故事——一个人正手持看戏望远镜向斜上看,一个人正吹着双簧管的哨片,而舞台上,模糊不清、毫无焦点的白色形体正在上演一场生死存亡的危机。这种倾斜的戏剧性,这种朝着不同方向发展之能量的多角度渲染,不仅为著名芭蕾舞粉彩画的俗丽魔力赋予了生动的气息,而且为骑师和赛马等绘画作品、为室内场景更活跃的《唱歌彩排》,以及画风更严肃的《办公室肖像画》(其中描摹了十四个做棉花生意的商人),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德加描摹中世纪战争场景中的杀人之箭已演变为现代人过分执着于勇往直前的载体。
图1《“恶魔罗伯”中的芭蕾舞》,1871 布面油画,26×21⅜"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1929年H. O. 哈夫迈耶夫人遗赠 H. O. 哈夫迈耶收藏
德加
图2《唱歌彩排》,1872—1873 布面油画,31⅞×25⅝" 华盛顿特区,敦巴顿橡树园研究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