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开中国艺术:启发全球视野的当代名家25讲》
「献给我们的母亲」
▷作者简介(如图)
▷导言:历史学的视角 https://shimo.im/docs/rp3OMOnb92FbQ4km/
▷概述:中国艺术的25个面向 https://shimo.im/docs/XKq42gW8gluMxZAN/
在北宋,“雅”和“俗”这两个术语开始在画作的风格与主题、艺术家的社会地位等同艺术有关的语境中得到广泛应用。著名文人藏家与鉴赏家米芾表达了自己对粗俗的鄙视:批评职业画工的花鸟画用色艳丽,过分注重细节和逼真,而这对宫廷和富人而言恰是很有吸引力的。他将这些画作与其偏爱的更加淡雅、知识性的水墨山水进行对比。对于人物画(figurative picture/painting),米芾不喜欢描绘村夫村妇和街头艺人的,而是赞扬传达古典理想的画,例如表现隐居文人在荒野中捕鱼的作品,因为这类作品隐喻正人君子有拒绝服务腐败的政府的节操。他还取笑那些富有却毫无品位的皇亲国戚。此类著作的出现,标志着这一时期的艺术品位不再受宫廷支配。不同的利益集团可以借助印刷媒介,推行不同类型的价值观。在文人群体内,也有许多围绕不同类型的艺术或诗歌发展起来的小群体,每个群体都将他人视为“俗”,而把同好视为“雅”。因此,画中的“雅”与“俗”是一种品位,即艺术风格和主题的品位。以此,文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将自身同市侩俗人区分开来。米芾的观点是明清两代艺术和收藏活动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