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开中国艺术:启发全球视野的当代名家25讲》
「献给我们的母亲」
▷作者简介(如图)
▷导言:历史学的视角 https://shimo.im/docs/rp3OMOnb92FbQ4km/
▷概述:中国艺术的25个面向 https://shimo.im/docs/XKq42gW8gluMxZAN/
明清时期,论“雅”“俗”之分也扩展到一些与收藏有关的实践中,包括藏家获取和展示藏品的方式。例如,坚持一件艺术品足以装饰一间典雅的书斋或家庭的厅堂,视那些在两面相对的墙上悬挂相同数量艺术品的人为粗俗。为营造有品位的环境提供建议,高濂(1573—1620年)1591年作《燕闲清赏笺》,文震亨(1585—1645年)1634年作《长物志》,这种指南与18世纪英国或法国的类似出版物并无不同。《长物志》中对“雅”“俗”的讨论几乎涉及文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文人在研习时使用的许多物品,如砚台和水注。这与皮埃尔·布尔迪厄对象征性商品(symbolic goods)的市场分析毫无轩轾,他预言,在一个自治的群体中,将会发展出彼此对抗的小群体,每个小群体都试图建立起排斥异己的标准,将自身打造为最先进、最敏锐的那一个。
这些著作的涌现,表明文人周旋于一个高度流动、不断变化的象征性商品市场。为了使自己所在的群体与其竞争对手之间保持清晰的界限,他们需要持续不断地对“雅”的评定进行调整。其时其地,人们如果渴望欣赏艺术或实践高雅文人趣味,可以很容易地掌握区分“雅”与“俗”的文人标准。
我们可以想象,职业画家仇英(约1494—约1552年)《人物故事图》册中的《竹院品古》可能描绘了原本被一些人认为是“俗”的收藏陈设(图2.3)。在这件画作中,主人有意炫耀财富,包括大量的册页和卷轴、一扇绘制精美的立式屏风、许多古色古香的大型青铜器(其中一尊插有大型的珊瑚树)以及华丽的太湖石,还有男女侍从。这种对富贵奢靡和自我放纵的展示表明,主人以一种相当直白,即“俗”的方式,借此画增强自己的社会尊严。像他这般的藏家就是米芾所谓的“好事者”,即喜好插手他人事务的人,包括那些以“无知”冒充“有知”的举动。无论“好事者”如何模仿文人“雅”的言谈举止,他们仍无法避免沦为被嘲笑的对象。纯粹因为想拥有或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在收藏艺术品时常常使用别人的“眼睛”。
图2.3 仇英(约1494—约1552年),《人物故事图》(竹院品古),明代。10开册页之一,绢本设色,纵41.1厘米,横33.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将此图与作于1557年的《真赏斋图》(图2.4)进行对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上述的“雅”“俗”之别。《真赏斋图》是著名文人艺术家兼收藏鉴赏家文徵明为老友华夏(字中甫,约1494—约1567年)所作,华夏是真赏斋的主人,是当时杰出的古籍善本和艺术藏家。虽然图2.4上也描绘了价值不菲的观赏性太湖石,但其书斋是一座简朴的屋舍,房顶用茅草覆盖,紧临小溪,周围环绕着修竹苍松、高梧古桧,象征主人谦虚克让(竹)、仁厚宽忍(山),以及智慧超群(水)。主人和友人傍案对坐,似乎正在讨论几案上展开的手卷。男童倚立于旁,拿着一件卷起的手卷,另外两个男童则正在主厅右边的房间内准备食馔。画中无侍女,也未展示古器物或珊瑚树。只有位于主厅左侧一间主人的小储藏室内有少量书籍和卷轴,暗示主人藏有大量精美的艺术品和古籍善本。为了表明富有和精致的文人藏家华夏的“雅”趣味,图中的所有图像元素都是精心安排的。相比之下,我们可以想象,仇英画作的买家或接受者,应该是一位与仇英画中的主人有相似的“俗”趣味的人。
图2.4 文徵明(1470—1559年),《真赏斋图》,明代。纸本设色,纵36厘米,横103厘米。陈道希捐赠,上海博物馆藏。
款识:嘉靖丁巳,徵明为中甫华君写《真赏斋图》,时年八十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