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而活:人文主义700年的追寻》【英】莎拉·贝克韦尔
▷序言:https://shimo.im/docs/0l3NMO7DewTXrvAR/
大约2500年前,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Protagoras)用一句妙语道出了这种以人类为中心的路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也许听起来有些傲慢,但我们不应将其曲解为全宇宙都必须迎合人类的想法,更不能将其理解为人类被加冕为其他生命形态的统治者。我们可以这么解读这句话,即作为人类,我们以一种被人类塑造过的方式体验着我们的真实存在。我们知道并且关心和人类有关的事情。由于这一切对我们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还是严肃对待吧。
诚然,所有事物在此定义之下都被染上了一定的人文主义色彩。不过,其他的定义待选项则更加泛化。一如小说家E. M. 福斯特(E. M. Forster)——一个深度关注“人类”的作家,而且他也是人文主义机构的铁杆成员——曾经这么回答人文主义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为了更好地赋予人文主义荣光,我们可以列一张清单,举出那些我们所享受的或者觉得有趣的事物,以及那些帮助过他人的人,还有那些被爱、被帮助的人。这张清单可能并不会太激动人心,它也没有教条式的深沉和惩罚式的庄严。但是,我们可以自信地把它朗读出来,因为人类的感恩之情和人类的希望会由此发声。
——「序言」
从人文主义者的视角来看,最有趣的是埃尔斯梅雷并没有止步于怀疑的海洋,或在黑暗的荒原中迷失。他确实丧失了某个版本的自己,但这不是故事的最终主旨。相反,它要做的是寻找一套积极的、人文主义的价值取而代之。对埃尔斯梅雷来说,这种价值可成为一种新宗教。
其他人也在寻找一种新的、人类化的宗教。不过,其中一些探索结果显得非常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