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内篇读本【日】福永光司
▷新订版序(如图)
庄子勾勒出大鹏的逍遥——振翅间掀起惊涛骇浪,乘飓风而上,展翅翱翔。这是大鹏雄浑壮阔的飞翔。然而,不言自明的是,大鹏实则暗指那些超脱于世间纷扰之外的绝对者。绝对者是不受凡尘琐事束缚,向着更为广阔之世界阔步而行的至大之人。于庄子而言,绝对者即超脱者。凡世之中充斥着无奈、妥协、自欺与沉迷。这些杂念都是让人精神滞留凡间而无法超脱的阻力。遑论还有那些来自价值与规范的恐吓,紧紧束缚住人们健全的生命。那些苍白的思维陷阱,让人们忌惮过去、恐惧未来。这一切都在阻碍人们飒爽的生命与健全的精神的超脱。而超脱者则冲破了一切的束缚。庄子认为,只有超脱之人才能解放世人,为世间带来美丽、光明与和谐。而大鹏,正是这超脱之人的象征。(节选)
我们在此处应该将目光集中在常季对孔子的提问上——“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
常季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如何才能使庄子思想中的个人主义观念拥有社会性。庄子思想的立足点本是彻底的个人主义,这一点有时会表现为极端的独善主义、利己主义。但是庄子认为这种个人主义也拥有社会性。庄子思想中的绝对者不“以物为事”,也就是超越了一切对他物的关心,纯粹生活在自我的绝对性之中。这种绝对性则通过“不言之教”的形式起到一种感化作用。庄子口中的绝对者指的就是解脱者,绝对者的解脱是所有追求解脱之人的典范。人们聚在绝对者周围,使绝对者拥有社会性。庄子用“唯止能止众止”“正生,以正众生”等内容佐证了这一观点。只有解脱者才能让渴望解脱之人成为解脱者。在这里,我们可以试着联系马克斯·韦伯的模范型宗教理论(die exemplarische Religion)来思考庄子思想中的宗教色彩。庄子思想虽是彻底的个人主义,但并非是单纯的利己主义,而是在消极的教化中包含着某种社会性的设想。
文中的“耳目之所宜”指的是听到便觉得悦耳、看到便觉得悦目,泛指所有以感官为媒介的价值判断。“不知”则说的是不被这种感觉判断所束缚。“最”同“撮”,意为积累。“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是难解之处,“征”有征验、证据之意。直译此句,则为“立于道之根源的最为确凿的证据,唯有不畏惧任何事物这一事实”,也就是说,在与道之根源合为一体的境界之中,是不会对任何事物感到恐惧的。“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中,“官”意为治理或支配,“府”为包容或收藏之意,“象”则指单纯作为形而存在之意。六骸包括身、首、双手、双脚,与形骸相同。整句意为,超越一切有形之物,立于宇宙性的精神之上。
“登假”同登遐,指登上遥远天际。也有注释将“遐”释为“格”,取“治、到”之意。“人则从是也”意为,别人主动倾慕他的德行,自发地聚集在他门下,而并非是他故意设计别人聚来此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