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多生于路边、渠垄和田间。路边顺风,荠菜也就色泽深沉,相对显老。渠垄近水,荠菜多鲜嫩肥美,体形硕大。生于田间者,因有麦苗掩蔽,光照受到调节,生长匀速,故而味道最好。在《诗经》中,就最早记载了百姓对于享食荠菜的味蕾认同——“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邶风·谷风》)。
荠菜又名护生草、地菜、小鸡草、地米菜、菱闸菜、花紫菜等。此菜分布很广,南地与北国均有,且以中原为盛。秦岭两边,虽气候有别,但都宜于荠菜生长,其种类也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散叶荠菜,其叶茎长,叶面形似钥匙,也称钥匙菜。散叶荠菜最喜聚拢,有时密密匝匝,软如地毯。还有一种荠菜的近亲,称面条菜,其叶形如柳叶,表面毛涩,视觉温润,我们称合瓶菜或麦合瓶。还有一种勺勺菜,形态最美,叶子如菊,末端宽大,呈凹面卷起,状如小勺,颇受孩子们青睐。最引人发笑的是一种叶子干涩曲皱的荠菜,耐干旱,外形不招人喜欢,当地人给它取了个让人五味杂陈的名字——“老婆脚指甲”,意指传统社会裹脚的老太太,因其脚型受到挤压,骨肉连带指甲均已变形。每每挑到这种菜,孩子们就会捂着鼻子欢笑,相互调侃。
农家饭菜不用太讲究,在蔬菜缺乏的年代里,荠菜更是上天的恩赐。因为荠菜的生长期短,因而也就成了备值珍惜的时令菜肴。当然,它不仅可作为食材,同时也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名医别录》中载,荠菜“主利肝气,和中”。《药性论》也言其“(将荠菜风干后)烧灰(服),能治赤白痢”。《千金·食治》言其“杀诸毒。根,主目涩痛”。《日用本草》和《本草纲目》中载,荠菜有“凉肝、明目、益胃”之功效,目前可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