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罐虽有陶瓷材质的,但还是金属的更好用。明火高焰,再加上铁的导热性,赋予了吊罐食物以浓烈的味觉个性。由于吊空的特点,吊罐只能采取炖煮的烹饪方式,相较于最为古老的烧烤之法,炖煮使得食材的口感变得软糯,也可以更大限度地将食物的营养保留,同时也拓宽了食材的范围。多种食材的相互搭配,应该是自炖煮工艺开始的。
在保暖和防潮条件较差的山居里,火塘给了人们不少安慰。到冬季,风劲雪急,山间行脚也不便,于是,围炉闲话便成了山里人最喜爱的事,吊罐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感,是灶台所不具备的。一家老小围拢,由大人负责拨火添食,并将食物分配给大家,这是多么温情的农家生活啊!因此,对很多秦巴山地的人来说,吊罐肉不仅仅是美味,而且连接着生活里的情感。
身处大巴山内腹的岚皋县,流传着一首叫《十想》的歌谣,其中唱道:“正月那个二十一(呀),想吃那个好东西(呀),想吃那个公鸡和母鸡(呀),(吗啊依子呀)吊罐子炖猪蹄(呀)。”在岚皋人看来,在过年的欢庆时刻,能够招待亲友和犒劳自己的最好食物就是吊罐肉了。
岚皋北踞汉水,南枕巴山,是巴人曾经的栖息地。巴人诞生于陕川鄂三省交界的巫巴山地,吊罐便是其生活方式的留痕。由于山中饮水矿物质较重,于是吃肉就成了他们平衡营养的生活之法。《隋书·地理志》便记载,陕南人“虽蓬室柴门,食必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