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并不会在石头表面绘制有意义的形象,将其理解为有意义的形象的是人类的想象力,也就是所谓的“类推之魔”。我所写的虽然是“石头表面”,但不如说是石头诞生时被封入石头内部的、被隐藏的形象,在石头被人们一分为二或被打磨时偶然浮现在表面,也许这种说法更接近真相吧。由于偶然,类似的奇迹广为人知;奇迹一旦出现,它的专制力量就会限制人们的想象力。罗夏墨迹测试的图像一旦被我们认知为“花”,以后再怎么看它,都看不出除花以外的其他东西了。无意义的形象就这样打开了梦中世界的大门。想象宛如被镜子映出一般,浮现在石头表面。就像加斯东·巴什拉在《大地与休息的梦》中所言,“存在的胚胎就是梦的胚胎”。

——「石头的梦」

“在遵循最严密的几何学法则的地方与灵魂或感觉凶猛发狂的无秩序状态之间,可以看到奇妙的亲近性,它在斗牛场、列奥纳多·达·芬奇设计的理想的妓院等形象之中表现得十分典型。”这是我喜欢的现代法国小说家皮耶尔·德·芒迪亚格的话。(引自评论集《月晷》中的《巴勒莫的舞会》)
被透明的秩序支配的几何学空间,与在其中展开的暴力和爱欲交织的残酷故事,可以说这一主题正诠释了芒迪亚格所描写的独特世界。说真心话,我非常喜欢这种形象,其程度不亚于任何人。它将古典主义式的几何学的抽象性,与巴洛克式的白热化情感结合在了一起,而库萨的尼古拉所谓的“相反事物的一致”这种形象中,则隐藏着强烈呼唤我们美学嗜好的某种东西。请你将它想象成内部有烈火熊熊燃烧的、像玻璃一样的冰冷结晶体;或者想象成杀戮与流血的狂热及兴奋即将在内部爆发的、像圆形剧场一样巨大的石造建筑物。

——「几何学与情色」

关注

既然提到萨德了,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将话题转向勒杜在绍森林的理想都市中设计的“快乐之家”吧。

首先从设计图开始讲吧。“快乐之家”的整体设计图是每边长二百米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四角上有四个边长三十米的小正方形。最重要的部分是设计在大正方形内侧的圆形回廊。这个回廊的外侧排列着十二个长方形的房间(相当于希腊建筑的迈加隆室),它们以同等间隔呈放射状排列。俯瞰回廊的内侧,可以看到状如阳具的柱廊。有两个“睾丸”,左侧的是食堂,右侧的是自助餐厅。位于龟头部分的空间是沙龙。古罗马的战神广场(Campus Martius)上曾经存在有类似特征的柱廊,也许勒杜就是模仿了它。
我在观看这象征着阳具的、奇怪的“快乐之家”的平面图时,不由得想起萨德小说中出现的场景——旧制度下的放荡贵公子拥有的血淋淋的拷问房间。以放射状排列的十二个房间简直就像是《恶德的荣光》中的集体的性的盛宴。在性的盛宴结束之后,紧随着在食堂举办的美食盛宴,或者是在沙龙举办的哲学讨论会。这就是将设备都准备齐全的“快乐之家”……

图18 “快乐之家”的平面图

可是不能急着下定论。这不是恶德的理想都市,而是美德的理想都市,是为了“纯化社会组织”而画出的平面图。勒杜如此说明:“炫耀恶德,可以促使善将离开正道的人带回原路。”看来对于勒杜来说,“快乐之家”是一个让人全心全意体会恶德,从而回归美德的机构。恶德在“快乐之家”中恐怕并不是大家一味排斥的品质。如果是这样,那么这里肯定会聚集起萨德笔下的那类浪荡子吧。
在我看来,很难说勒杜的“快乐之家”思想究竟属于美德还是恶德,它恐怕是处于萨德和傅立叶的思想接点上的。勒杜认为美德和恶德相辅相成,一方会帮助另一方。这与傅立叶的情感引力、无差别的普遍的情色主义,也就是“爱”这一“情感中枢的起源”相去甚远,但其实勒杜是想要在“快乐之家”有限的环境中尝试进行性爱实验吧。这个有限的环境当然就是芒迪亚格笔下的“严格按照几何学法则构筑的场所”了。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