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并不会在石头表面绘制有意义的形象,将其理解为有意义的形象的是人类的想象力,也就是所谓的“类推之魔”。我所写的虽然是“石头表面”,但不如说是石头诞生时被封入石头内部的、被隐藏的形象,在石头被人们一分为二或被打磨时偶然浮现在表面,也许这种说法更接近真相吧。由于偶然,类似的奇迹广为人知;奇迹一旦出现,它的专制力量就会限制人们的想象力。罗夏墨迹测试的图像一旦被我们认知为“花”,以后再怎么看它,都看不出除花以外的其他东西了。无意义的形象就这样打开了梦中世界的大门。想象宛如被镜子映出一般,浮现在石头表面。就像加斯东·巴什拉在《大地与休息的梦》中所言,“存在的胚胎就是梦的胚胎”。
——「石头的梦」
既然提到萨德了,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将话题转向勒杜在绍森林的理想都市中设计的“快乐之家”吧。
首先从设计图开始讲吧。“快乐之家”的整体设计图是每边长二百米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四角上有四个边长三十米的小正方形。最重要的部分是设计在大正方形内侧的圆形回廊。这个回廊的外侧排列着十二个长方形的房间(相当于希腊建筑的迈加隆室),它们以同等间隔呈放射状排列。俯瞰回廊的内侧,可以看到状如阳具的柱廊。有两个“睾丸”,左侧的是食堂,右侧的是自助餐厅。位于龟头部分的空间是沙龙。古罗马的战神广场(Campus Martius)上曾经存在有类似特征的柱廊,也许勒杜就是模仿了它。
我在观看这象征着阳具的、奇怪的“快乐之家”的平面图时,不由得想起萨德小说中出现的场景——旧制度下的放荡贵公子拥有的血淋淋的拷问房间。以放射状排列的十二个房间简直就像是《恶德的荣光》中的集体的性的盛宴。在性的盛宴结束之后,紧随着在食堂举办的美食盛宴,或者是在沙龙举办的哲学讨论会。这就是将设备都准备齐全的“快乐之家”……
图18 “快乐之家”的平面图
可是不能急着下定论。这不是恶德的理想都市,而是美德的理想都市,是为了“纯化社会组织”而画出的平面图。勒杜如此说明:“炫耀恶德,可以促使善将离开正道的人带回原路。”看来对于勒杜来说,“快乐之家”是一个让人全心全意体会恶德,从而回归美德的机构。恶德在“快乐之家”中恐怕并不是大家一味排斥的品质。如果是这样,那么这里肯定会聚集起萨德笔下的那类浪荡子吧。
在我看来,很难说勒杜的“快乐之家”思想究竟属于美德还是恶德,它恐怕是处于萨德和傅立叶的思想接点上的。勒杜认为美德和恶德相辅相成,一方会帮助另一方。这与傅立叶的情感引力、无差别的普遍的情色主义,也就是“爱”这一“情感中枢的起源”相去甚远,但其实勒杜是想要在“快乐之家”有限的环境中尝试进行性爱实验吧。这个有限的环境当然就是芒迪亚格笔下的“严格按照几何学法则构筑的场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