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神之战》【英】彼得·克劳福德​

▷历代君主(如图)
▷导言:shimo.im/docs/0l3NMgP2vouYVXAR

●第1章 走向公元600年的罗马与萨珊
●第2章 篡位者之战与希拉克略起义
●第3章 “老兵出阵”
●第4章 “攻城槌已触墙”
●第5章 新来挑战者
●第6章 伊斯兰风暴
●第7章 穆斯林战兽肆虐(636)
●第8章 告别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
●第9章 夺罗马粮仓,断波斯国祚
●第10章 国主俱亡,三神存二,一雄胜出
●第11章 盛宴继续:从大西洋到印度洋

●第5章 新来挑战者

阿拉伯曾是任人践踏的卑微民族。我们沦落到啖狗肉、食蜥蜴的境地。而真主为赐予荣耀,在我们中间造化出一位先知……

——布朗(2006),第193页

▷“不知神的指引”——前伊斯兰阿拉伯
日后击败罗马与萨珊两大中东霸主者是游牧民族,其实这不太出人意表。数百年来,草原民族的流寇式袭掠在东西方皆屡见不鲜,未来多个世纪将依然如此。在希拉克略与库思老的交兵中,阿瓦尔和突厥两游牧部族曾发挥重要作用。不过,尽管两部落集团还将分别给罗马和萨珊带来祸患,但彻底打破力量平衡者并非他们,而是一个半游牧经商民族。罗马与波斯在进行破坏巨大却将无果而终的战争之际,阿拉伯半岛正值剧变。因这场变革,不出一代,各据一方的部落将归于一统,成为共信新兴伊斯兰教的国家。
人们对前伊斯兰阿拉伯所知甚少。不过能确定的是,此间虽以干旱多石地带为主,居者却绝非预想的原始游牧民族。以游牧为生的贝都因人遍居半岛各地,其部族社会“勇敢、好客、忠于家族、以祖先为傲”,但只认部落首领的权威,而不懂政治或法律等更为先进的概念。不过,靠近沙漠绿洲地区或有农耕,使麦地那等城邑得以繁荣。游牧阿拉伯人与定居阿拉伯人皆需水源以养畜、灌田,绿洲常引燃冲突。
阿拉伯半岛的生活方式不止游牧和定居农业。由于毗邻尼罗河流域以外的非洲大陆,经波斯湾和亚丁湾与印度次大陆有海上贸易通道,阿拉伯半岛成为将诸地大批货品运往罗马帝国东部市场的中转站。麦加等商路重镇因之迅速发展。在六七世纪罗马与波斯的常年交兵中,诸城日益重要。
因农商聚落拓展,富贾与大地主权势日增,基本已形成统治贵族。不过,虽则社会与政治有所进步,文明源远流长,农业和贸易得以发展,城市聚落出现扩张,阿拉伯半岛居民却未摆脱部族生活的束缚。究其原因,由于地理环境恶劣,人们需群体生活以得护助,需家族纽带以获亲情。诗歌在阿拉伯社会广为盛行,反映出部族文化依然重要。阿拉伯人确有书面语言,阿拉伯铭文被保存至今,但诗歌似是口头传统。一种“脱胎于阿拉伯各方言的诗化共同语”最终形成,诗歌这类对伟大先祖勋绩的咏唱功不可没。

关注

为促成阿拉伯政教统一,经用心策划,阿布·伯克尔及众将开始连番用兵,史称里达战争或叛教战争。诸战是穆斯林乌玛的首次真正尝试,欲将伊斯兰教的直接影响扩展到阿拉伯半岛西海岸以外,终获大捷。哈立德·本·瓦利德率穆斯林主力,深入阿拉伯中部腹地。穆萨利马和图莱哈自命先知,正于此间积蓄拥护力量。穆斯林在布扎卡和盖姆拉两战连胜,至632年9月末,图莱哈被征服。再战一月,阿拉伯中部余地得到平定。哈立德挥师东进,去迎战穆萨利马。后者已击败两支穆斯林征讨部队。12月初,两支部队的残部及麦地那援兵与哈立德会师,大军开赴耶马迈。随后是一场血战,最终哈立德再获大捷,穆萨利马丧命。
哈立德并非唯一成功戡乱的穆斯林将领。在11月底的迪巴之战中,反叛的阿兹德部落被伊克里迈击溃于阿曼。后者又赴迈赫拉,未及动用援兵,即迫使一支更大的叛逆部落重皈伊斯兰。穆斯林夜袭哈吉叛军,在波斯湾沿岸再夺一场次要胜利,最终在633年1月末迫使巴林雌服。632年岁杪,忠于哈里发的也门驻军克定又一波叛乱。领导靖乱者是波斯人费尔罗兹。他是穆罕默德的追随者,在先知归真前数月,曾平定过一场反叛。爆发叛乱的最后一地是哈德拉毛,时间为633年1月。反叛的肯德部落兵力强大,与当地忠于哈里发的穆斯林势力僵持不下。然而,作乱时机不当,终致失败。分驻也门与迈赫拉的穆海尔、伊克里迈军团赶到,速围肯德叛军。他们很快攻克叛军在扎法尔和努贾尔的据点。持续仅半年的里达战争至此结束。

里达战争(632—633)(如图)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