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鲁迅解读《西游记》​】

《西游记》,世人多以为是元朝的道士邱长春做的,其实不然。邱长春自己另有《西游记》三卷,是纪行,今尚存《道藏》中:惟因书名一样,人们遂误以为是一种。加以清初刻《西游记》小说者,又取虞集所作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序》冠其首,人更信这《西游记》是邱长春所做的了。——实则做这《西游记》者,乃是江苏山阳人吴承恩。此见于明时所修的《淮安府志》;但到清代修志却又把这记载删去了。《西游记》现在所见的,是一百回,先叙孙悟空成道,次叙唐僧取经的由来,后经八十一难,终于回到东土。这部小说,也不是吴承恩所创作,因为《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在前边已经提及过——已说过猴行者,深河神,及诸异境。元朝的杂剧也有用唐三藏西天取经做材料的著作。此外明时也别有一种简短的《西游记传》——由此可知玄奘西天取经一事,自唐末以至宋元已渐渐演成神异故事,且多作成简单的小说,而至明吴承恩,便将它们汇集起来,以成大部的《西游记》。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都喜欢看!这是他的本领。而且叫人看了,无所容心,不像《三国演义》,见刘胜则喜,见曹胜则恨;因为《西游记》上所讲的都是妖怪,我们看了,但觉好玩,所谓忘怀得失,独存赏鉴了——这也是他的本领。至于说到这书的宗旨,则有人说是劝学;有人说是谈禅;有人说是讲道;议论很纷纷。但据我看来,实不过出于作者之游戏,只因为他受了三教同源的影响,所以释迦、老君、观音、真性、元神之类,无所不有,使无论什么教徒,皆可随宜附会而已。如果我们一定要问它的大旨,则我觉得明人谢肇所说的“《西游记》……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这几句话,已经很足以说尽了。后来有《后西游记》及《续西游记》等,都脱不了前书窠臼。至董说的《西游补》,则成了讽刺小说,与这类没有大关系了。

——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中国小说史》(郭箴一)

《西游记传》就是丘真人所作,借以说金丹之旨的。丘真人即长春真人丘处机。真人是山东的道士(登州、栖霞人)曾应元太祖之聘,西游万里,涉沙漠,行积雪中,千辛万苦的结果,达于雪山的幕营。其事见于《元史》的《释老传》。
岁己卯太祖乃蛮命近臣,持诏求之。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见焉。明年宿留山北;又明年趣使再至。乃发抚州,径数十国为地万有余里。盖蹀血战场,避寇叛域,绝粮沙漠,自昆仑历四载而始达雪山。常马行深雪中,马上举策试之,未及积雪之半。既见,太祖大悦。
其弟子李志常为此著《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然此自是别本。本书是明代无名氏所作,借唐之名僧玄奘三藏入天竺赍佛经以归的事实,运其绝大的幻想,把佛旨用小说的体裁演述出来。玄奘之传在《旧唐书·方伎传》中,其所著《大唐西域记》即入竺的的纪行,极有名的。
僧玄奘、陈氏,洛州、偃师人,太业末出家。博涉经论,尝谓翻译者多有讹谬,故就西域广求异本,以参验之。贞观初随商人往游西域。玄奘既辨博出群,所在必为讲释论难,蕃人远近咸征服之。在西域十七年,经百余国,悉解其国之语,仍采其山川谣俗,土地所有,撰《西域记》十二卷。贞观十九年,归至京师。太宗见之,与之谈论大悦。于是诏将梵文六百五十七部于宏福寺翻译。(《旧唐书》)
由此看来玄奘入竺的始末很明白了。然唐人的小说在《独异志》里曾加了多少的粉饰,说:
沙门玄奘、唐武德时往西域取经,行至罽宾国,道险虎豹,不可过,奘不知为计,乃锁房门而坐,至夕开门,见一异僧,头面疮痍,身体脓血,床上独坐,莫知来由。奘乃礼拜勤求僧口授《多心经》一卷,令奘诵之,遂得山川平易,道路开辟,虎豹藏形,魔鬼潜迹。至佛国,取经六百余部而归。(《庄岳委谈》)

关注

《西游记》亦有续书:《续西游记》一百回传本少见,《西游补》附记云:“《续西游》摹拟逼真,失于拘滞,添出比邱灵虚,尤为蛇足。”高阆仙谓:“此书乃反案文字,所记如孙悟空、猪八戒等,均失其法器,归于无用。”顾实以为叙三藏师徒在西土得经而还,又遇许多艰险。前书既云诸人已得道,而仍遇往时同样之苦辛,殊为蛇足;且文辞亦欠畅达,不能称佳作。《后西游记》四十回,中叙花果山复产生一石猴,自称小圣;护唐僧大颠往西天求真解,中途又收了猪八戒之子一戒及沙僧之徒沙弥,途遇种种妖魔,把他们一一荡平之,毫不复蹈前书,一概为作者创造;而且又加以说明每一妖魔成就的原因,和打破的理由,此着似较胜于前书。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