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长篇小说研究》by 邱畅
▷绪论:https://shimo.im/docs/wV3VMK4DGYuwr4Ay/
从表面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以艺术为主旨;从根本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仍然以生命本体的终极体验为主旨。纳博科夫认为,人的本能和本性以艺术创造的形式存在,并且借助艺术的建构使生命具有存在的方式、秩序和意义。艺术创造使人产生一种必然感,这种必然感是人在时空位移中的客观存在所带来的体验。由此可以判断,纳博科夫认为人的生命与艺术创造具有同质同构造,鉴于这种同质同构造的存在,人们将在文学创作中获得一种存在的时间感。人们一旦获取这种时间感,便具有追溯过去、把握现在以及预测未来的能力,从而使人们从时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时间对人们的奴役和控制。
——「绪论」
纳博科夫声称自己是一个“一元论”者,因此他根本不会用主客体二分的二元论观点去看待时间。纳博科夫明确表示关注“纯粹的时间,感知的时间,有形的时间,没有内容和上下联系的时间”。这种时间之所以“纯粹”,其原因在于它没有被空间化。纳博科夫认为,“纯粹的时间”是“感知的时间”,“感知”表明时间与人之间存在一种源初意义上的关联,人与时间不是现成存在者之间的并列关系。无论主观时间还是客观时间,二者都是被空间化的作为对象而存在的时间。时间的本源与否在于其是否被现成化,被现成化的时间必然是空间化的,无论它是主观心理的还是客观外在的。“心理时间”只是存在者层次上的时间,它依然作为我们的思维表象的对象而存在,因此与外在的客观事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从主客体二分的角度看待时间,只有超越这种主客体的二分,我们才能从僵化的思维模式中释放出来,进入一种浑然一体的自由而清楚的境界。当我们进入这种境界时,会被光所照亮,亦会被光所充满,从而感受到心灵的极度震颤。纳博科夫认为“纯粹时间”是有形的,这里所说的“纯粹时间”之“形”是一种“无形之形”,是一种“大象无形”之纯象。这种观点类似于康德提出的由先验想象力所构成的纯象,即时间图型。时间作为纯象,是一切具体形式之前提,是构成一切形式之根本,它以无形之形赋予万物以形式,从而把万物纳入到时间之中。时间不是实体的存在,它以虚无化的方式让存在者得以在虚无的背景中显露出来。康德明确指出,时间与先验想象力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而纳博科夫的“纯粹时间”也与想象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作为自由游戏的纳博科夫小说一方面是想象力的创造,另一方面是以时间为主体的游戏,在纳博科夫的小说中,想象力与时间形成一种自然融合、浑然一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