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长篇小说研究》by 邱畅
▷绪论:https://shimo.im/docs/wV3VMK4DGYuwr4Ay/
从表面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以艺术为主旨;从根本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仍然以生命本体的终极体验为主旨。纳博科夫认为,人的本能和本性以艺术创造的形式存在,并且借助艺术的建构使生命具有存在的方式、秩序和意义。艺术创造使人产生一种必然感,这种必然感是人在时空位移中的客观存在所带来的体验。由此可以判断,纳博科夫认为人的生命与艺术创造具有同质同构造,鉴于这种同质同构造的存在,人们将在文学创作中获得一种存在的时间感。人们一旦获取这种时间感,便具有追溯过去、把握现在以及预测未来的能力,从而使人们从时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时间对人们的奴役和控制。
——「绪论」
纳博科夫关于象征的观点深受俄国象征派的影响。俄国象征派认为,现实本身是不完善的,每一个人都具有一种潜在可能的现实。纳博科夫认为,艺术具有改造世界的力量,是一种超越宗教信仰的自然本身,根本无法归纳一般意义上的现实,每一个主体眼中都存在一个与众不同的现实。由于艺术源于个体运用记忆和想象来调整组建的印象,因此艺术是非真实的,是一种幻觉。在纳博科夫看来,正是这种亦真亦幻的特质使艺术的魅力得以展现和发挥,这种特质使艺术超越粗暴的现实,为人们解释来自“彼岸世界”的信息的特性。纳博科夫与象征派的观点具有差异性,纳博科夫并未接受象征派创造生活的实践理念,反对将艺术与生活混为一谈。纳博科夫认为,现实生活与艺术存在本质上的差异,现实生活无法成为一种审美建构,艺术也不可能不加修改地直接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韦勒克认为“象征主义”的概念可以从四个意义上理解:它可以被当作一个流派、一个运动、一个时期,甚至一种艺术表达方式。韦勒克将1885—1914年这个阶段称为欧洲文学史上的象征主义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的象征主义是兴起于法国随后蔓延整个欧洲的文学运动,在此期间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象征主义作家和作品。俄国象征派是受西欧象征主义运动影响而产生的一个分支,从狭义上讲,俄国象征主义是指1886年自称象征主义者的一组诗人,包括以“象征主义”来为自己命名并发表“象征主义”宣言的法国诗人让·莫雷亚斯;从广义上讲,象征主义是指兴起于法国,从奈瓦尔、波德莱尔到克洛代尔和瓦雷里的一次文学运动;再从抽象的意义上讲,象征主义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普遍的艺术手法,可以用于一切时代的一切文学。从某种程度上讲,象征是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是一切文学创作的最基本手段;但是这个层次上的象征,有些过分抽象,存在变成教条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