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长篇小说研究》by 邱畅
▷绪论:https://shimo.im/docs/wV3VMK4DGYuwr4Ay/
从表面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以艺术为主旨;从根本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仍然以生命本体的终极体验为主旨。纳博科夫认为,人的本能和本性以艺术创造的形式存在,并且借助艺术的建构使生命具有存在的方式、秩序和意义。艺术创造使人产生一种必然感,这种必然感是人在时空位移中的客观存在所带来的体验。由此可以判断,纳博科夫认为人的生命与艺术创造具有同质同构造,鉴于这种同质同构造的存在,人们将在文学创作中获得一种存在的时间感。人们一旦获取这种时间感,便具有追溯过去、把握现在以及预测未来的能力,从而使人们从时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时间对人们的奴役和控制。
——「绪论」
普宁既想融入正常的生活,又害怕被周围的人嘲笑和讥讽,显然陌生的环境给他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在陌生的环境中,普宁每天被惶恐不安的情绪包围,无助且绝望。每当普宁心脏病发作时,他就会被幻觉所包围,坠入一个虚幻的世界,仿佛已经丧失生存的意义和希望。“人和自然景致打成一片,好倒是好,可是那样一来,微妙的自我便消失殆尽。”“这既不是心痛也不是心悸,而倒好像是叫人肃然地感到沉入和融进自己的周围环境中去——落日啦、红树干啦、黄沙啦、静静的空气啦。”普宁也曾试图融入陌生的生活环境,与周围的人融合在一起,可是他始终无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