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命之短暂【古罗马】塞涅卡
▷导读:https://shimo.im/docs/wV3VMpDJa7TL2jAy/
在苏格拉底逝世后的一个世纪左右,也就是公元前4世纪末至3世纪初,西提乌姆的芝诺(Zeno of Citium)在雅典城邦创立了一个新的学派。最初,他的追随者们被称为“芝诺学派”(Zenonians),但由于芝诺经常在雅典公民广场西北角的“画廊”(Stoa Poikile)散步、讲学,他们后来就被称为“画廊处的人”(men from Stoa),学派也因此被称作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斯多亚派”或“廊下派”(Stoics)。
——「导读」
个体的命运在细节上似乎千差万别,但终究会走向同一个归宿:很快,我们都会死去,命运赠予我们的礼物也会随之消失。因此,又何必愤怒,何必哀伤?面对命运,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既然我们的身体原本就是自然的馈赠,那她愿意怎样就怎样吧。不管遭遇什么,让我们都保持欢欣鼓舞吧,毕竟失去的东西本来就不属于自己。好人要做的,就是将自己托付给命运,和宇宙命运与共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安慰。人类和众神都要踏过那条无法改变的溪流,决定我们生死的命运,众神也要面对。就连宇宙的创造兼统治者本尊,在设定命运法则的同时,也要遵循它的引导。他只在最初下过一次命令,之后也都在依令行事。“但为什么神在分配命运时如此不公,非要让好人遭遇贫穷、伤痛和英年早逝呢?”正如匠人无法改变手中的原材料,神也无法变更事物的本质。有些特征注定会紧紧绑定在一起,不可分割、无法分离。头脑呆板、睡眼惺忪、昏昏沉沉的人是由惰性元素构成的,要造就值得一提的人,就必须用上更强的元素。他的人生不能一马平川,需要劳碌奔波、历经磨炼,才能驾着人生的小船穿过风雨交加的海面。他必须顶住命运的压力,坚持走自己的路。沿途遇到坚硬的东西,他要设法使其柔软;遇到粗粝的东西,他要设法使其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