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让我感到不解的是,为什么作家年纪越大就越应该受到尊崇?有一阵子,我觉得文坛的后起之秀对二十年都没有写过有分量作品的老作家大唱赞歌,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他们不再担心这样的老作家跟他们竞争,觉得赞扬一下老作家的成就无损他们自身。谁都知道赞扬一个你并不担心能成为竞争对手的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这样会对你真正的对手造成威胁。不过,这未免把人性看低了,我无论如何也不愿将这种观点公之于世的,不愿被别人视为卑鄙小人。经过苦思冥想,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个年龄超过普通人寿命的作家之所以能在风烛残年时得到普遍的颂扬,真正的原因是聪明人过了三十岁就什么书都不看了。如此,他们年岁越长就越觉得自己年轻时看的书是好书,有着灿烂夺目的光彩,于是就愈加看重和称颂这些书的作者。当然,这样的作者还必须再接再厉,不断在公众眼前亮相。他不能满足现状,以为写一两本杰作就够了,而应该再写四五十本无足轻重的作品作为这一两本杰作的垫脚石。这是需要时间的。他的作品即便不能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也应该有一定的分量,能够叫读者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