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https://shimo.im/docs/913JMJM4dJcvyPAE/
「《全唐诗》收录了420余首涉及侠客书写的诗歌,在唐诗中虽只占很小比例,但与其他朝代相比也算是数量颇丰,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完整体系。在体裁方面,唐代的咏侠诗涉及古体诗、近体诗、乐府诗、歌行体等,可谓十分完备;在艺术方面,唐代的咏侠诗继往开来,吸收了魏晋诗歌的名士风度,结合了由春秋战国发展而来的侠客精神,发展出豪迈悲怆、恢宏大气的风格,对后世的侠客诗歌产生巨大的影响。」
《乐府解题》曰:“汉横吹曲,二十八解,李延年造。魏、晋已来,唯传十曲:一曰《黄鹄》,二曰《陇头》,三曰《出关》,四曰《入关》,五曰《出塞》,六曰《入塞》,七曰《折杨柳》,八曰《黄覃子》,九曰《赤之扬》,十曰《望行人》。后又有《关山月》《洛阳道》《长安道》《梅花落》《紫骝马》《骢马》《雨雪》《刘生》八曲,合十八曲。”其中的《刘生》《骢马》《紫骝马》等古题便常涉及游侠的书写。以《紫骝马》为例,《乐府诗集》中一共收录了15首同题诗作,其中11首是在六朝时期完成。古人多把这一诗题归在边塞类范围,这与古人没有一个明确的咏侠诗概念有关,也与边塞诗和咏侠诗的界限不够清晰有关。因此边塞游侠的书写常被归入边塞范畴。
在这些《紫骝马》中,我们同样可以找出与侠气相关的书写。“长安美少年,金络铁连钱。宛转青丝鞚,照耀珊瑚鞭。”“角弓穿两兔,珠弹落双鸿。日斜驰逐罢,连翩还上东。”“照耀桃花径,蹀躞采桑津。金羁丽初景,玉勒染轻尘。”这几首诗作更侧重于策马扬鞭的游侠形象的书写。杨炯的同题诗作也是保留了六朝游侠人物塑造的基本特征:“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骝。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鞦。”这些装扮华丽的美少年游侠,难免有无数少女为之心动:“愿君怜织素,残妆尚有啼。”“远听珂惊急,犹是画眉人。”“红脸桃花色,客别重羞看。”这些女性的娇羞或是哀怨进一步衬托了少年游侠的风流不羁。
中唐的李益也有同题诗作传世:“争场看斗鸡,白鼻紫骝嘶。漳水春闺晚,丛台日向低。歇鞍珠作汗,试剑玉如泥。为谢红梁燕,年年妾独栖。”这首诗延续了六朝同题诗作中的浪荡贵族游侠的形象书写,同时保留了魏晋六朝的诗歌内容和结构,借由女性形象烘托游侠的不羁风流。
常被归入边塞诗范畴的诗作里常常出现边塞游侠的身影。“识是东方骑,犹带北风嘶。”“天马汗如红,鸣鞭度九嵕。饮伤城下冻,嘶依北地风。”诗中的边塞游侠即便回到都市,马蹄声里都带着北风的声音。卢照邻创作的《紫骝马》里也塑造了一个叱咤沙场的边塞游侠形象:“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杨炯笔下的重周游的边塞游侠亦是如此:“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
在保留了乐府诗基本写作架构的同时,唐人亦因应时代的变化,在前人基础上加入了唐代喜好功名的特质。杨炯笔下的游侠奋战边塞的主要目的是“封侯”。“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的本质也是为了建功立业。
可见唐人的乐府咏侠诗在继承魏晋六朝的结构之余,又在相关基础上做出改进,让乐府咏侠诗更能表达唐人浪漫进取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