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shimo.im/docs/913JMJM4dJcvyPAE

「​《全唐诗》收录了420余首涉及侠客书写的诗歌,在唐诗中虽只占很小比例,但与其他朝代相比也算是数量颇丰,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完整体系。在体裁方面,唐代的咏侠诗涉及古体诗、近体诗、乐府诗、歌行体等,可谓十分完备;在艺术方面,唐代的咏侠诗继往开来,吸收了魏晋诗歌的名士风度,结合了由春秋战国发展而来的侠客精神,发展出豪迈悲怆、恢宏大气的风格,对后世的侠客诗歌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二章 唐代社会与咏侠诗的兴盛』

《论语》有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司马迁在少年时期便已走遍大半个中国,陶渊明也在诗中说明自己“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可见士人通过漫游来了解各地风情饱览山川面貌的习俗古已有之。钱泳在《履园丛话》中写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更是说明了古代文人对游历的重视程度。
诗人们热衷于通过游历名川增广见闻,徜徉田园风光与历史名胜之间时,在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也拓宽了诗歌的题材范围。汉代诗人在沉迷于名山大河的优美风光时,凭借自身想象,创作出游仙诗的题材;谢灵运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寄托的同时写下了大量关于游山玩水的诗作,开辟出山水诗的诗歌类别。
唐代文人延续了前人的漫游之风,在饱览壮丽山河美景的同时,亦开阔了个人的心胸,积累了写作素材,并且在广识天下好友、交流切磋时,提高了自己的审美,学习并完善了自己的风格。同时唐代政权的胡人背景以及对武艺的提倡,使得当时百姓几乎人人习武,强健体魄之余,也进一步形成了唐人豪迈奔放的民族性格。这一民族性格反过来又促使唐诗,尤其是盛唐诗歌呈现出有别于其他朝代的积极慷慨的风格。
唐前文人墨客喜好漫游,但社会经济以及交通便捷度不如唐朝,因此漫游的风气与唐代无法相比。正如袁行霈所说:“南朝的诗人足未涉内河,身未登泰山。而北朝的诗人,亦未能见到南方的奇山异水。”后世文人依旧雅好漫游,可惜缺少了唐人热衷骑射的好武之心,漫游滋生出的是文人式的闲情雅致。只有当漫游与好武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意义地促进咏侠诗大范围地出现。因此唐代是咏侠诗发展的最佳时代。

关注

唐代人漫游的过程也是结交朋友、拜谒权贵的阶段。本身行事风格便颇具侠气的李白在《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一诗中向友人回忆了自己过去漫游襄阳的岁月,诗人用“高冠佩雄剑”寥寥数字刻画了自己年少时的英姿,这段游历是诗人心中难以磨灭的印象,以至诗人在白发先秋的时候仍对这段经历念念不忘。回忆往昔漫游美好的同时,诗人心中仍有些遗憾,游历时的豪情换不来雄心的实现,最终只落得个“壮志恐蹉跎,功名若云浮”的落寞下场,一腔激情无处寄托,也难怪他会“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李白借追忆古人的方式,抒发自己建功无门的抑郁之情。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