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https://shimo.im/docs/913JMJM4dJcvyPAE/
「《全唐诗》收录了420余首涉及侠客书写的诗歌,在唐诗中虽只占很小比例,但与其他朝代相比也算是数量颇丰,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完整体系。在体裁方面,唐代的咏侠诗涉及古体诗、近体诗、乐府诗、歌行体等,可谓十分完备;在艺术方面,唐代的咏侠诗继往开来,吸收了魏晋诗歌的名士风度,结合了由春秋战国发展而来的侠客精神,发展出豪迈悲怆、恢宏大气的风格,对后世的侠客诗歌产生巨大的影响。」
长安的前身是隋朝的大兴城,唐代在继承了大兴城原本的雄伟风格和分坊管理制度的同时,又做了一系列的扩建和改良,使得长安城变得更为气势恢宏、井然有序。据史料记载,整个长安城共有二十五条大街,南北向十一条,东西向十四条。其中最宽阔的朱雀大街宽达一百五十米。这些街道将长安城划分成东西二市和一百零九坊。加上太极宫、大明宫等壮丽气派的宫廷建筑,整个城市气势恢宏,“盛唐气象”体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王勃对长安的繁华更是极力赞叹:“高台四望同,帝乡佳气郁葱葱。紫阁丹楼纷照耀,璧房锦殿相玲珑。”孟郊眼中的长安也是“高阁何人家,笙簧正喧吸”的一派歌舞喧天景象。即便到了风雨飘摇的晚唐,长安也常以“长安二月多香尘,六街车马声辚辚”的姿态出现在诗歌中,长安昔日的繁荣依旧是诗人不愿醒的一场梦。这足以看出长安在诗人心中的地位。东都洛阳的城市规模仅次于长安,洛河南北共计二十条街道,城内共有一百零三坊和三个市集。可见城市面积不小。
城市的繁华与交通的便捷息息相关。四通八达的道路不仅为城市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还将城市划分得齐整无比。登高望城的白居易对此有生动的描述:“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苏氏演义》中提到:“坊者,方也,言人所在里为方。”也就是说坊就是居民区。而市就是所谓的集市,市内分门别类地设置“行”,据宋人记载,长安东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虽说坊市制度较为封闭,但唐代坊市制度规划完善,这对人口、经济仍处于恢复期的初唐、盛唐而言,能较好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在中唐之前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而且封闭的市坊制度能较好地维护城市治安,让居民安居乐业。此外,唐人对商贸的态度有所改变,人们开始重视金钱利益,甚至在教育小辈时让他们求利就好,因为“求名有所避,求利无不营”。民间风气的转变以及政府方面不再抑商,让当时一些禁商政策的实际执行力度相对宽松许多,经常会有小贩推车在原本禁止交易的坊间售卖物品,而市集方面也常常有饭馆酒肆通宵营业。这从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了当时商贸的发达。这为城市的繁荣巩固了内在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