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shimo.im/docs/913JMJM4dJcvyPAE

「​《全唐诗》收录了420余首涉及侠客书写的诗歌,在唐诗中虽只占很小比例,但与其他朝代相比也算是数量颇丰,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完整体系。在体裁方面,唐代的咏侠诗涉及古体诗、近体诗、乐府诗、歌行体等,可谓十分完备;在艺术方面,唐代的咏侠诗继往开来,吸收了魏晋诗歌的名士风度,结合了由春秋战国发展而来的侠客精神,发展出豪迈悲怆、恢宏大气的风格,对后世的侠客诗歌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五章 唐代咏侠诗中的人生价值与生活趣味』

从春秋战国时期,侠客踏上历史的舞台起,无论他们的现实生存空间如何,后人对游侠总是抱有景仰的态度,有意或无意地模仿游侠。除却春秋战国,唐代是游侠拥有最舒适生存空间的时代,这与当时的国家政策与需求息息相关。文人对“任侠”行为的欣赏,对“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侠客精神的崇拜,加上唐代自身的时代特点,让唐代的咏侠诗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在咏侠诗中,唐人歌颂当时的普世价值——“义气”与“忠君”,并将相关的价值取向与游侠形象结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功名观念与人生抉择。

关注

熏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春秋战国时,人们便以沐浴香汤、佩戴香囊,甚至熏炙香草等方式让自己的身体或衣物染上香气。熏香并不只有女性独享,男士对此也热衷不已。南北朝的范晔在《和香方》中也记录了不少熏香的配方。唐人在熏香方面也有自己的创新,譬如万向型的随身球形香炉,工艺至今仍让人赞叹。在发展相关工艺的同时,人们对熏香本身的要求自然也不低。莎草在古代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性香草,东汉的马融曾写过“树以蒲柳,被以绿莎”。秦韬玉的《贵公子行》中便提到,“阶前莎球绿不卷,银龟喷香挽不断。”证明具有淡淡香气及一定医药功能的莎草在古代民间颇受欢迎,同时也说明人们在选择住宅植物时,除注重观赏性外,香气也在考虑范围内。韦应物在描绘长安盛景时,也有“下有锦铺翠被之粲烂,博山吐香五云散”等描写,可以看出当时的贵族阶层对熏香的重视程度。
当时的贵族以衣物熏香为时尚,驸马退朝归宅是以“数里衣香遥扑人,长衢雨歇无纤尘”的姿态出现在长安的繁华街道上。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唐代的贵族游侠对熏香自然也有别样的追求。出行时的马车是“五香车”“七香车”,品种优良的宝马是“蘅垂桂袅香氛氲,长鸣汗血尽浮云”、“赤汗微生白雪毛,银鞍却覆香罗帕”。就连他们的衣着也要沾染香气:“日晚春风里,衣香满路飘。”“刬戴扬州帽,重薰异国香。”从这些诗歌中,后人可以看出当时的熏香偏好,“重薰”二字在说明贵族游侠经济实力优渥之外,也说明了当时以浓香为时尚,这样才有衣香满路的嗅觉效果。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