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世阿弥“花风幽玄”的美学 https://shimo.im/docs/473QMyBwjmf7La3w/ 』
▷风姿花传
▷至花道
▷能作书
▷花镜
▷游乐习道风见
▷九位
▷拾玉得花
▷申乐谈议
世阿弥(1363—1443)是日本古典戏剧样式——“能乐”的集大成者,他在中晚年时期写给其艺术继承人的关于能乐创作、演出、观赏、传承等问题的一系列“秘传”(又称为“秘传书”),在东方传统戏剧理论史上独树一帜,自成系统,不仅具有戏剧理论的意义,也具有东方美学乃至世界美学的价值。世阿弥将普通名词“花”用作基本概念,以花的自然特性来论述能乐的美感特征,又以“风”及若干“风”字词组来描述能乐艺术种种复杂的动态变化,“花”与“风”一静一动,达成空间性与时间性的一横一纵,合称为“花风”。“花风”最完美的结合就是“花风幽玄”或“幽玄”。世阿弥用“幽玄”这个汉字概念来描述能乐作为“神乐”(申乐)的神圣性、艺术高深度与超现实之美。
——「译者序」
疯人
此为能乐中最能发挥情趣的人物类型。疯人的类型很多,对疯人的心理素有研究的熟练的演员,自然也会精通其他人物。表演此类角色需要对扮演对象反复揣摩,刻苦修炼。
首先,扮演被鬼神附体的各种疯人,如被神、佛附体,被生灵或死灵诅咒而发疯的人,附之于身的神、佛等本身,扮演起来较为容易。而像与父母分别,寻找自己丢失的孩子,被丈夫遗弃,与妻子死别等,扮演这种由于感情失衡而发疯的人物,是很困难的。即使是水平很高的演员,若对发疯的原因不加区别,只是一味地表现狂乱动作的话,那是不会打动观众的。表现由感情失衡而引起的发疯,要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的忧郁的“本意”中,把“发疯”作为展示“花”的关键之处,如能深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错乱,就一定会有看点,观众一定会被感动。若能以此使观众感动得落下眼泪,那就可以称之为最优秀的演员。这些,都要用心加以揣摩领会。
总的来说,疯人的扮演应与人物表现的要求相称,这本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因为扮演的是疯人,要根据情况,尽量装扮得华美一些,也可以在发饰上插上应季鲜花。
顺便说一下,虽然追求尽可能的相似是表演的根本,但也要有所区别。如上所说,疯人的“本意”在于被外物附体而发疯,所以要表现附体之物。但在表演女性疯子的时候,却不能表现她被修罗道的恶鬼所附身,原因是,如果要表现这些附身的恶鬼之类,就势必要表现女性的狂怒之态,这与女性之美很不协调;而以女性之姿为表演的重心,又无法表现附体的恶鬼之类。被女人的怨灵附体的男性疯子,道理与此相同。总之,其中的秘诀就是避免演出这样的能乐。作者写作此类能乐的剧本,也是思虑不周。精通此道的能乐作者,是决不会随便写这种难以表演的“能”的。如何处理这类棘手的问题,是此道秘事。
此外,扮演“直面”的疯人,假如能乐的技艺未达到相当高度,是难以胜任的。因为,如果面部表情不像,就看不出疯人的样态;而不恰当的表情,又令人不堪入目。所以说“直面”扮演疯人是大有学问的。在盛大演出中,缺乏经验的演员对此应谨慎对待。扮演“直面”的人物难,扮演疯人更难,要同时克服这两重困难,且要开出有趣之“花”,岂不是难上加难的事吗?必待刻苦学习而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