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禅宗对日本审美意识的最深刻影响是促成产生了“空寂”(わび)和“闲寂”(さび)的美学观念,二者与“物哀”一道成为日本民族审美意识的三大支柱。其实,“空寂”和“闲寂”这两个概念很难用语言文字准确描述,连日本学者也认为其含义与差别极其微妙,和禅宗精神一样,只可意会,难以言表。概括地说,“空寂”的含义是幽玄、孤寂与枯淡;“闲寂”的含义是恬适、寂寥与古雅。“空寂”以幽玄为基调,具情绪性;“闲寂”以古雅为基调,具情调性。两者共同的“寂”字包含了日本审美意识与禅宗精神的深刻联系,并有某种抽象的神秘主义氛围。
松林图屏风
长谷川等伯
纸本水墨 六曲一双
各347厘米×156厘米
16世纪后期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日本水墨画的独特形式诗轴画是禅僧在举行诗会时,即席作画并各赋其诗。在这个过程中,宋元发达的花鸟画和水墨山水画深刻影响了日本,尤其是马远、夏圭的水墨山水“不全之全”的表现手法,在日本人眼中充满了禅意禅趣,恰恰契合日本民族的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