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第五章 风景花鸟画】

江户时代后期,平民旅行热不断升温,由此催生了大量以“名所”和“街道”为主题的浮世绘系列。日语的“名所”即“景点”或“名胜”,“街道”即道路,名所绘和街道绘就是表现各地名胜和江户通往外地主要道路沿途风景的绘画。19世纪30年代(天保年间)是浮世绘风景画的成熟期,也恰是日本民间旅行热潮兴起之际,富裕起来的江户平民拥有较大的国内旅行自由。得益于幕府推行的“参勤交代”制度,各地道路交通和沿途食宿设施日趋完善,18世纪之后,从偏远的山坳到汪洋中的孤岛,都有道路或舟船连接。因此,当美人画和歌舞伎画日渐没落之际,风景画成为浮世绘这个多彩的平民艺术的最后一场嘉年华。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来自西方和中国的艺术也对浮世绘风景画产生了更直接的影响。

关注

南蛮屏风
纸本金云着色 六曲一双
各364厘米×158.5厘米
16世纪后期神
户市立南蛮美术馆藏

浮世绘风景画的发展与当时进入日本的油画有着直接联系,虽然油画与版画在技法上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景物的质量表现手法与风景画的写实性有许多相通之处。平贺源内与司马江汉等人是日本早期油画的代表性人物。江户时代唯一的对外通商港口长崎是来自荷兰的西方文化的策源地,来自这里的西方自然科学资讯也因此被称为“兰学”,而通过这里传入日本的西方写实绘画被称为“兰画”。平贺源内曾于1752年(宝历二年)到长崎学习西洋绘画。他用自制的油画颜料作于1771年(明和八年)的《西洋妇人像》尽管在技法上还非常幼稚,但却是日本美术史上第一幅真正意义的油画,开启了日本绘画中的科学精神之先河。

三围景
司马江汉
纸本铜版笔彩
38.8厘米×26.7厘米
1783年
神户市立南蛮美术馆藏

司马江汉直接受到平贺源内的教诲,是日本近代绘画的先驱性人物。如前所述,他曾经是一位浮世绘画师,以“铃木春重”署名制作了许多酷似铃木春信风格的浮世绘,并具强烈的透视效果。他在18世纪70年代(安永年间)转投西洋绘画,也到长崎等地学习。司马江汉在《西洋画坛》一文中写道:“西画技法,以浓淡表现阴阳凸凹,远近深浅,摹写真情实景,其功用与文字相同。……西方绘画乃实用之技,治术之具。”由此可见,司马江汉在当时就致力于将西方技法作为改变传统绘画陈旧面貌的实用技术和工具。他借助进口图书中的荷兰版画,悉心研究西方铜版画技法,终于在天明三年(1783)九月制作成功第一幅铜版画《三围景》,画面表现江户郊区的河岸风光,有着明显和准确的空间透视效果,这是美术史上第一次由日本人单独完成的铜版画。司马江汉作于1794年(宽政六年)的《画室图》更是集中表现了铜版画制作设备以及地球仪和书籍等大量代表西方近代文明的物品,并在画面下方以醒目大字落款“日本创制司马江汉”。尽管在技法上还比较幼稚,但其所具有的新视觉意义却预示着日本美术新的方向。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