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第五章 风景花鸟画】

江户时代后期,平民旅行热不断升温,由此催生了大量以“名所”和“街道”为主题的浮世绘系列。日语的“名所”即“景点”或“名胜”,“街道”即道路,名所绘和街道绘就是表现各地名胜和江户通往外地主要道路沿途风景的绘画。19世纪30年代(天保年间)是浮世绘风景画的成熟期,也恰是日本民间旅行热潮兴起之际,富裕起来的江户平民拥有较大的国内旅行自由。得益于幕府推行的“参勤交代”制度,各地道路交通和沿途食宿设施日趋完善,18世纪之后,从偏远的山坳到汪洋中的孤岛,都有道路或舟船连接。因此,当美人画和歌舞伎画日渐没落之际,风景画成为浮世绘这个多彩的平民艺术的最后一场嘉年华。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来自西方和中国的艺术也对浮世绘风景画产生了更直接的影响。

关注

沈南苹的影响最显著地体现在长崎画派的兴起,虽然他直接教授的日本画家仅有熊斐一人,但随着他作品的广泛流传,尤其是江户等地“南苹派”的兴起,对日本传统的形式主义至上的绘画风气和审美趣味产生了巨大冲击。江户画家楠本幸八郎(1715—1786)在游学长崎时,随熊斐研习了沈南苹的技法,此后又入清代画师宋紫岩门下进一步深造沈南苹的花鸟画技法,又因崇拜之情而改名宋紫石。他回到江户之后大力推广沈南苹画风,在宋紫石的努力之下,形成了江户南苹派,推崇写生写实手法。宋紫石在继承宋元花鸟意境的同时,还作有木版绘本《宋紫石画谱》和《古今画薮后八种》,吸收西洋技法表现花鸟虫鱼和山水人物,兼具东西方绘画风采。江户南苹派对江户绘画乃至日本美术史的进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雪中游兔图
(清)沈南苹
立轴、绢本、淡设色
230.5厘米×131.7厘米
1737年
京都 泉屋博古馆藏

在沈南苹的影响下,以京都民间画师圆山应举(1733—1795)为代表的“京都画派”也提倡重视“写生”的绘画主张,结合西方绘画的“写实”与日本传统的装饰性,开创了新的日本画风貌。圆山应举以细致的观察为基础的《昆虫写生图》(四帖)甚至接近于动物标本的真实,代表作《雪松图屏风》将西方的写实与东方的写意融为一体,画面既有物象的浑厚又具意境的空灵。另一位京都画师伊藤若冲(1716—1800),直接临摹过包括沈南苹作品在内的许多明清花鸟画,他的作品以各种动植物和花鸟鱼虫为主要题材,数量和种类均空前丰富,在日本绘画史上独树一帜。在技法上以精细写实和鲜艳色彩见长,兼具中国的工笔魅力和日本的装饰风采。

日本名所 三十三间堂
圆山应举
纸本着色 九幅一组
各27.4厘米×20.2厘米
约1759年
神户市立博物馆藏

作为民间艺术的浮世绘无可避免地受到当时画坛风尚的影响,由此,融合写实手法与装饰意匠,在中西绘画风格的合力下,浮世绘在日渐没落的晚期再度以精美的风景版画光照人间。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