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第五章 风景花鸟画】

江户时代后期,平民旅行热不断升温,由此催生了大量以“名所”和“街道”为主题的浮世绘系列。日语的“名所”即“景点”或“名胜”,“街道”即道路,名所绘和街道绘就是表现各地名胜和江户通往外地主要道路沿途风景的绘画。19世纪30年代(天保年间)是浮世绘风景画的成熟期,也恰是日本民间旅行热潮兴起之际,富裕起来的江户平民拥有较大的国内旅行自由。得益于幕府推行的“参勤交代”制度,各地道路交通和沿途食宿设施日趋完善,18世纪之后,从偏远的山坳到汪洋中的孤岛,都有道路或舟船连接。因此,当美人画和歌舞伎画日渐没落之际,风景画成为浮世绘这个多彩的平民艺术的最后一场嘉年华。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来自西方和中国的艺术也对浮世绘风景画产生了更直接的影响。

关注

歌川国芳的风景画《东都首尾之松图》别具一格,江户时代浅草附近的隅田河边有一棵树枝延伸到河上的茂盛松树,俗称首尾松。据说是因为乘船去往吉原游廓的乘客在经过隅田河的途中,都会向这棵松树祈愿能有一夜良宵而得名。也是因为从吉原回来的乘客将船连接在这里,谈论昨晚的前后经历。这棵松树经常作为浮世绘的表现题材,但画面上这棵名松却被处理成远景,在大石块后面若隐若现。在石垣间爬行的螃蟹和礁石上的海蟑螂反而是画面的主角,体现出歌川国芳作为“奇想的画师”的诙谐笔力。出人意料的视点形成奇趣的构图,大面积的冷暖色块对比,洋溢着天保年间浮世绘清新的现代风味。

东都首尾之松图
歌川国芳
大版锦绘
36厘米×24厘米
1850年
东京 江户东京博物馆藏

溪斋英泉的风景画也可见“兰画”的影响。他融合铜版画与日本传统绘画技法,准确的透视效果具有西方近代绘画的魅力。他还善于在画面渲染大自然的诗情画意,以写实技法体现日本传统的自然观和东方文化的特征,代表作有《江户八景》和《日光山名所之内》等系列。1829年(文政十二年)市面上开始出现从海外输入的化学颜料“维尔林蓝”,在价格上较之传统的植物性版画颜料便宜许多。溪斋英泉使用这种颜料制作了蓝色套版团扇绘,被称为“蓝拓”。他将这种技法广泛运用到他的风景画中,成为19世纪三四十年代江户浮世绘的流行手法。随着幕府政权对进口书籍输入限制的放松,西方铜版画以书籍插图的形式大量进入日本,对浮世绘风景画产生了深远影响,而真正使风景画走向成熟并享誉海外的则是葛饰北斋与歌川广重两位大师。

假宅之游女
溪斋英泉
大版锦绘
77.5厘米×38.8厘米
1835年
千叶市美术馆藏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