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歌川广重也在《东都名所》中使用了当时新兴的矿物质颜料维尔林蓝,这种新的色彩与歌川广重具有文人品味的俳谐趣味相结合,在画面上构成一种感伤的审美情趣。他尽力压缩人物在画面上的分量,力图体现纯粹的风景画,同时亦可见西洋绘画技法的影响。其中《高轮之明月》尤值一提,高轮位于东京都港区的南端,江户时代属于城外,除了平民,还建有大名的别墅。高轮是南北丘陵地形,多坡道,东侧曾是面向大海的斜坡,下方是沿海通过的东海道,设有作为江户城门的高轮大关卡,日语称为“大木户”。江户时代每个城市都设有关卡。高轮大关卡设置在道路交通量较多的东海道,为了显示幕府城的威严,还在左右两边各筑一座石墙,高3.6米,宽5.4米,长7.3米。1803年(享和三年),幕府下令测量东海北陆也以高轮大关卡为起点。画面左下角即石墙,这里是江户的大门。飞来的一群大雁打破了构图上的平板,写实与抒情相融,有限的色彩很好地再现了月光如镜的夜色。歌川广重此前虽从事过歌舞伎画、武者绘和美人画的制作,但都业绩平平。他终于在风景画中找到了托付自我性情的契合之处,开始显露出不凡的潜质,因此可以说,《东都名所》是歌川广重后来气度无限的风景画大业的出发点。
东都名所 高轮之明月
歌川广重
大版锦绘
34.8厘米×21.3厘米
约1831年
东京 太田纪念美术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