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第五章 风景花鸟画】

江户时代后期,平民旅行热不断升温,由此催生了大量以“名所”和“街道”为主题的浮世绘系列。日语的“名所”即“景点”或“名胜”,“街道”即道路,名所绘和街道绘就是表现各地名胜和江户通往外地主要道路沿途风景的绘画。19世纪30年代(天保年间)是浮世绘风景画的成熟期,也恰是日本民间旅行热潮兴起之际,富裕起来的江户平民拥有较大的国内旅行自由。得益于幕府推行的“参勤交代”制度,各地道路交通和沿途食宿设施日趋完善,18世纪之后,从偏远的山坳到汪洋中的孤岛,都有道路或舟船连接。因此,当美人画和歌舞伎画日渐没落之际,风景画成为浮世绘这个多彩的平民艺术的最后一场嘉年华。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来自西方和中国的艺术也对浮世绘风景画产生了更直接的影响。

关注

歌川广重于1856年(安政三年)开始制作并持续到1858年(安政五年)去世为止的《名所江户百景》系列是他最后的杰作,共120幅,分春夏秋冬四个部分,直到他去世仍未最终完成,后来由二代广重补笔。其中有几幅在广重去世一个月后才出版,这些作品也包含了二代广重的手笔。画面全部采用竖幅构图,日常的江户风景在歌川广重笔下以丰富的视角营造出变化多端的空间效果,更加自由地运用透视法和日本传统的切断主体手法,展现出与大和绘相似的自然情怀。其魅力使江户人着迷,销售量达1万到1.5万部。

1
雪 木曾路之山川
歌川广重
大版锦绘
1857年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2
月 武阳金泽八胜夜景
歌川广重
大版锦绘
1857年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3
花 阿波鸣门之风景
歌川广重
大版锦绘
1857年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