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https://shimo.im/docs/473QMy6aQyu2my3w/」
本书是我的散文选集,大部分来自同名波兰语文集。从某种角度说,它可以被当作一本旅行指南,通向由不知名的“另一个欧洲”所滋养的文学意识。我选择用立陶宛大公国古老首都那些街道的画面充作引子。随后的两篇对话需要几句注解:托马斯·温茨洛瓦是一位杰出的立陶宛语诗人,曾是持异见者,现在在耶鲁教书。不久以前,我们一起出现在波兰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的大讲堂内,面对约两千名学生,讨论民族主义可能会成为波兰与立陶宛和谐共存的障碍。他站在了亲波兰的角度,而我是亲立陶宛的。
——「前言」
我内心与贡布罗维奇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而现在我那显而易见的不忠让自己不安,因为我此刻正在书写它,然而不久前,我本来还可以和他讨论此事。究其所以,这种争论可以归结为不同的性情。尽可能简要地描述它:让我着迷的是苹果——苹果的重要原理,它的规则,它内在的和属于它的苹果的性质。与之相异的是,贡布罗维奇的作品中强调苹果是一个“心理事实”,是苹果在意识中的映射。这两种不同的性情很可能就是人类思想史中的一条基本分界线。然而贡布罗维奇的作品还有一种意图超越意识、超越那个自动陷阱的不懈努力。他的能量(“让新的乐音回荡”)谴责了当代文学中大难临头式的、邪恶的绝望,他还控诉法国新小说不忠于现实。实际上,关于动物和人类的痛苦,能用来验证现实的痛苦,他写下了最富有生机和激情的文字,它们似乎又重新采信了那些客观原理——苹果和世界的原理。
这是我唯一的忠实之道:揭示贡布罗维奇的作品中还有多少有待理解的内容。希望评论家们也去这样做吧,而不是挖掘他生平的细枝末节。你们拥有一个作家,尽情庆祝吧!把你们那些高贵的传记留给另一类作家——他们的作品如同患了佝偻病,需要用传奇生平来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