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喜剧通论
——形式的喜剧性和动作的喜剧性——喜剧的张力
▷第二章 情境的喜剧性和语言的喜剧性
▷第三章 性格的喜剧性

【第一章 喜剧通论——形式的喜剧性和动作的喜剧性——喜剧的张力】

喜感通过一些不易察觉的阶段,从一个形式到另一个形式,在我们眼皮子底下进行着奇特的形变。我们并不会轻视观察到的任何东西。或许通过这样持续的接触,我们可以获得比理论定义更灵活一些的东西——一些实际的、亲密的认知,就像从一个交往许久的朋友那儿获取的那样。或许我们还会无意间发现一些有用的认知。喜感即使在它最偏离正轨的表现当中,总也有它一定的道理,喜感带有一定的疯狂的意味,但它的疯狂总也会根据一定的方式,喜感也带有梦幻的性质,但在梦幻之中却能唤起一些能为整个社会立即接受和理解的幻象。喜剧的幻象怎能不告诉我们人类想象力,特别是社会性、集体性和大众性想象力的工作方式呢?既然它源自现实生活,与艺术相关联,它又怎能不对艺术和生活本身有所启示呢?

关注

不论我们的理智遵从的是何种学说,我们的想象力有着自己更为坚定的哲学:在所有人身上,它都能看到灵魂为把物质塑造成形所做的努力,这个灵魂无限柔软灵活,永远流动不息,不受制于地心引力,因为吸引它的并不是地球。这个灵魂以其羽翼般的轻盈向其赋予生命的躯体传递着某种东西:由此进入物质的非物质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优雅”。然而物质却顽强抵抗,它想把这种因其高级原理而永葆青春的活力转变成如它自身一般的麻木、呆滞,使其退化为机械的动作;它想要把身体上机智多样的动作固定为愚蠢固执的褶皱,将脸部动态的表情僵化为持久的鬼脸,最终为整个人打上一种态度的烙印,使其仿佛全然地陷入一种机械的物质性的活动中不能自拔,而非在与生机盎然的理性的链接中时刻保持自我更新。当物质成功地从外部麻痹了灵魂的生命,使其行动变得僵滞,最终妨碍了灵魂的优雅,它便使身体获得了一种喜感。因此,如果有人想要在这里通过将喜感与其对立面进行对比而为喜感下一个定义,那么,与其说喜感的对立面是美,不如说是优雅。与其说喜感来源于丑,不如说来源于僵硬。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