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到现在的儿童无拘无束地几乎是平等地同自己的老师闲聊时,当我看到他们不像我们那样始终对学校怀着隔阂,而是毫无畏惧地奔向学校时,当我看到他们在学校像在家里那样可以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愿望和年轻人好奇的心灵中的爱好时,我总觉得有点难以置信。他们是自由、独立、自然的人;而我们那个时代,在踏进那道可憎的学校大门前,我们就全身紧缩,以免前额碰到大门的横梁上。对我们来说,学校意味着强迫、沉闷、无聊,是一处不得不在那里死记硬背那些仔细划分好的“毫无价值的科学”的场所。我们从经院式或装扮成经院式的内容中感觉到,它们和现实,和我们个人的兴趣毫无关系。这种毫无生气、枯燥无味的学习,不是为生活而学习,而是为学习而学习,是旧教育制度强加在我们身上的学习。而唯一真正令人欢欣鼓舞的幸福时刻,就是我们永远离开学校的那一天,为此,我必须感谢学校。

@reading

关注

当一首诗、一段旋律从无形之中,从一个天才的幻想和直觉中通过文字加以定形而问世时,那是最神秘的一个瞬间。而大师们那经过反复推敲或冥思苦想过的原稿上,岂不是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适合琢磨这一瞬间?如果我面前只有一部成功的作品,我绝不会说,我对这个艺术家已经足够了解了。我还是相信歌德的话,如果要完全理解一部伟大的著作,不仅要看到成品,还必须要了解这部作品的产生过程。如同我看到贝多芬乐谱的初稿一样,上面涂改得乱七八糟,改动之处与原稿混杂在一起,但改动的铅笔线条正说明作者的才气,体现了他的创作热情,看到这些,我兴奋异常。难以辨认的乐谱反而引起我无限的遐想。我拿着这张像天书似的乐谱手稿,呆呆地凝视着,像着了魔似的。巴尔扎克的一张校样让我欣喜若狂——几乎每句话都修改了,每一行字都反复涂改过,稿纸的周边已看不出白色,被各种修改符号和字迹填满。有一首诗,我已经喜爱了十多年,一得到该诗的原稿,即它问世前的草稿,我心中便不由自主地产生一股虔诚的、敬畏的感情,我几乎不敢触碰它。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