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要观察半梦半醒时刻的意象并不容易,因为一旦看到它,你就会想“瞧!”,然后你就清醒了一些,意象就消失了。你必须专注于这些意象,不要用语言来描述它们。就这样,我学会了像猎人守在林中一样“保持头脑清醒”。
一天下午,我躺在床上,研究焦虑对肌肉组织的影响(你的下午是怎么度过的?)。我当时放松自己,召唤出了可怕的画面。我回想起一次局部麻醉的眼部手术。突然,我想到要像半梦半醒状态时那样关注我的心理意象。效果惊人,出现了各种各样我不知道的细节,这肯定不是我挑出来的。外科医生的脸扭曲着,他们的口罩向前突起,好像脸上长出了猪鼻子!

@reading

关注

例如,许多学生开始即兴表演一个场景时会有气无力的。他们病恹恹的,缺乏朝气。这是学会了玩同情游戏。无论问题有多简单,他们用的都是同样的老把戏——示弱。这种策略是为了让旁观者在他们“失败”的时候同情他们,如果他们“赢了”,这种策略会带来更大的回报。事实上,这种沮丧之态几乎注定了失败,也让每个人都受够了。当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这种态度可能奏效,但没有人会同情一个采取这种态度的成年人。都是成年人了,他们还这样做。一旦他们嘲笑自己,明白这种态度徒劳无益,那些“生病”的学生就会突然“健康”起来。团体的态度可能会立即改变。
另一个常见的策略是预判问题,并提前准备解决方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这么做——可能始于他们学习阅读之时。预测哪一段轮到你,并开始分析它。这就有两个巨大的缺点:一是它会阻碍你向同学学习;二是你很有可能会算错,要读另一段时,你就慌了。)
直到我向他们展示出来,大多数学生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些技巧有多么低效。不幸的是,他们当真觉得老师会对这些事情感兴趣。我还解释了一些诸如坐在最后一排的策略,以及它是如何把你和团体隔离开来的,还有一些防止全情投入的身体姿势(比如让你保持“超然”和“客观”的“点评”姿势)。
作为承担失败责任的交换,我要求学生为自己建立一种能尽快学习的方式。我教的是自发性,因此我告诉他们,不必试图控制未来,或者想“赢”;清空大脑,只需看着。当轮到他们参加的时候,做该做的就行,然后瞧瞧会发生什么。正是这种不执着、不控制未来的决定,让学生产生了自发性。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