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采用这项勇敢的新技术的人是自杀者,或者说是原本被认定为自杀的人,但是现在他们严格来说不再是在结束自己的生命。曾经被广泛谴责为可耻、懦弱,甚至是罪恶的行为,现在却成了最终极的无私行为。曾经的一种剥夺变成了一份礼物。曾经的耻辱变成了恩典的徽章。然而,尽管有这样的热情,但最初对这种做法的采用还是有些停滞不前。虽然有不少人排队送礼,但最理想的接受者却不愿意接受。朋友和家人发现很难接受这样的礼物,先不说这算不算共犯,这意味着要接受亲人的死亡。几乎没有人愿意冒险接受幸存者的内疚。
其结果是捐赠者的需求急剧上升,慈善组织应运而生。这些“库存银行”接受捐赠的库存,然后分发给世界各地的受捐者。当捐赠者和受捐人之间没有了关系,幸存者的愧疚也荡然无存,原本接受捐赠是一种耻辱,现在也变成了高尚的行为。于是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受赠人,从患有罕见病的七岁小孩,到再需要十二个月就能完成她的遗愿清单的八旬老人。
自杀的死亡率,或者说,因为赠送生命库存而产生的死亡率大幅上升,最终导致了社会风气微妙而又不失严谨的转变。其一,随着库存的广泛分享和再分享,人们开始把生命本身看作一种共有的现实,而不是个体的。一个大的整体生命,宣示着充分地活过比谁活更重要的时代精神。虽然意外死亡(或“库存损失”)是一种悲剧,但个人在库存自然结束时的死亡不再被认为是一种悲哀。至于库存本身,“死亡”这个词就变得不合适了。成为库存的生命并没有结束,只是在一个新的容器中继续存在,就像蜡烛的火焰从一根蜡烛传递到下一根蜡烛。
这种心态导致了时代精神的第二个同样深刻的变化。冒险精神激增,人们开始大胆追求遥不可及的梦想。突然间,每一个渴望成为宇航员的观星者都会放下一切去尝试。人们不再只是谈论自己想象中的生活,而是去实现它,或者在努力中失败。多亏有了库存奇迹,失败的幽灵不再可怕,也不再令人遗憾,因为最坏的情况不再是穷困潦倒和耻辱的终结。如果你的人生完全失败了,你仍然可以用它做一些令人钦佩的事情——把它送给别人。不再有死路一条,所有的路都是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