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沈从文)搞的那些东西,陶瓷、漆器、丝绸、服饰,都是“物”,但是他看到的是人,人的聪明,人的创造,人的艺术爱美心和坚持不懈的劳动。他说起这些东西时那样兴奋激动,赞叹不已,样子真是非常天真。他搞的文物工作,我真想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抒情考古学”。

—— 汪曾祺

【丝绸】

中国织锦,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其中蜀锦、宋锦、云锦被称为“三大名锦”。明清时期,织锦得到空前发展:明织金锦遗存非常丰富,可见于大量经书封面;清花锦则图案华美秀丽,配色柔和多样。​

关注

至于近代学人,从殷商甲骨文中发现有蚕桑字样,和铜器上蚕的图纹发现,及小件佩玉中有蚕的形象发现,用作当时养蚕织丝的证明,估计未免偏于保守。因为从常识言,“青铜时代”的产生和成熟,并不是个孤立事物,必然有个相应高度的物质文化伴同出现,反映于木、石、漆、玉,手工艺各部门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上,而且还必然色彩斑驳陆离,以至于人身头面的点染装饰上。这一切文化成就,即或仅仅集中于奴隶主或其亲属家臣少数人所占有,所享受,高度精美的青铜文化不是孤立存在,则十分显明,如据殷周器物不断发现附着丝绸残迹分析,则这个时期不仅已经能织出十分精美的平纹或方格纹薄质丝绸,且有可能已有原始彩织锦类产生。如联系“凡事不孤立”的原则,试就商前期方鼎平面反映的连续矩纹看来,或和同时存在锦纹即相通,因为同式连续矩纹,在近半世纪出土的商代白石刻人形衣着上,即明确出现于腰袖间。特别是近年安阳武丁时妇好墓那几副玉雕人形的出土,进一步得到证明。这类连续矩纹反映腰袖间格外明确具体,反复出现决不是偶然事情。而这种彩色斑斓连续矩纹并且直到如今,还是我国西南部苗族妇女所擅长的手工艺。方法之简便,制作之精巧敏捷,都可证这种加工技术实源远流长。

​图1 蚕纹铜戈 战国 成都交通巷出土 成都博物馆藏
图2 红山玉蚕 新石器时期 上海博物馆藏
图3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 东汉和田尼雅遗址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