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 Funeral❈
古埃及人认为,生与死相互对立,但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因此,为了实现这种转化,他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不仅建造雄伟的金字塔、庄严的神庙,精心制作木乃伊以及护身符等,同时还为逝者奉献各种供品,它们既体现出古埃及人渴望灵魂不灭的精神信仰,又反映了希望逝者到来世享受更加美好生活的愿望。
▷女吟唱者木乃伊|Mummy of Chantress
残余干化的骨头、皮肤和亚麻
第三中间期,第21王朝末期至第22王朝初期
约公元前1069年-前945年
长157.5厘米、宽38.1厘米、厚25.4厘米
Mummified human remains: bone, skin and linen
Late 21st-early 22nd Dynasty, 3rd Intermediate Period
c. 1069-945 BC
Le: 157.5 cm, Wi: 38.1 cm, Dp: 25.4cm
经高分辨率CT扫描可知,木乃伊的主人为一位20多岁的女性。她的第三颗臼齿显示受挤压的痕迹,说明她生前曾经遭受牙疼困扰。除此之外,尸体未见明显病兆,也无伤痕。盛装木乃伊的棺木上的象形文字告诉我们,女子生前为神庙里的一名吟唱者。安大略博物馆的埃及学家盖尔·吉普森(Gayle Gibson)曾为其取名贾丝婷(Justine),之后却在棺木上发现了“Nefer-Mut”(娜弗尔-穆特)字样。娜弗尔在象形文字中表示“美丽”之意,穆特则是底比斯(今卢克索)神圣家庭阿蒙-穆特-孔斯的成员,这位女子的名字意思就是“美丽的穆特”,生前很有可能在某一个穆特神庙里供职。
木乃伊由18层麻布包裹,夹层之间并没有发现类似护身符之类的墓葬品。死者双臂松开,双手合于腹部,但手指并未相扣,而是微曲张开。
▷彩绘镀金木乃伊面罩|Mummy mask
木
罗马帝国早期
约公元1年
高46厘米、宽28.2厘米
Wood
Early Roman Empire
c. 1 AD
Ht: 46 cm, Wi: 28.2 cm
此件木乃伊面罩面部鎏金,前额刘海呈卷曲状;假发的形状犹如秃鹫女神张开翅膀覆盖在头部,假发的下垂部分从脸颊两侧落在胸前,上面分别画着伊西斯和涅芙狄斯跪在象征黄金的象形符号上,做哀悼状,她们对面各有一具木乃伊;再往下分别画着三位端坐的神灵;一条红色黑边的发带扎在假发的顶部,面罩的左右两边分别画着呈现为秃鹰和眼镜蛇的女神,二者分别是上埃及白色王冠和下埃及红色王冠的保护神;两个女神的爪子均抓住表示永恒的象形符号(即王名圈)。
这种面具的材料主要是亚麻布和纸草。古埃及人把石膏粉调制成糨糊,然后借此把亚麻布或纸草一层一层固定在一起,待它干透以后在上面着色,并附加必要的字画。这种面具最早出现在第一中间期,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死者个性,从而为之后中王国时期人形棺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亡灵书》是古埃及流传下来的一种最著名的陪葬文献,通常书写在纸草上,是主要用来帮助死者在来世渡过难关、得到永生的咒语。古埃及人埋葬死者时,通常都会放置一本富有神秘色彩的《亡灵书》,以指导亡灵通过审判得到永生。因此,《亡灵书》也成为研究古埃及社会思想以及丧葬风俗的重要史料。
《亡灵书》成形于新王国初期,是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铭文》以及第一中间期和中王国时期的《棺材铭文》得到编辑并且融入最新宗教文献的结果。写有《亡灵书》的纸草卷一般被放置在棺材内或者木乃伊裹尸布的夹层中,经文当中有的属于死者向主宰冥界的神做的无罪申辩和祈求食品的祈祷,有的涉及死者通过众多关卡时必须大声说出来的暗语和密码,也有的以书面形式记录了死者生前信奉的神灵为其顺利到达来世做出的保证。
▷《亡灵书》|Book of the Dead
纸莎草
第26王朝,赛斯王朝
约公元前664-前525年
高36厘米、宽31厘米
Papyrus
26th Dynasty, Saite Period
c. 664-525 BC
Ht: 36 cm, Wi: 31 cm
此《亡灵书》残片为莎草纸质,上有31行用黑色墨汁书写的祭司体象形文字,文字上方有附图,最右边是一头象征复活的圣牛,由此向左可以看到一口木棺,艺术家刻画了死者坐在其中的形象,表达死者复活的意念;棺材的两边分别放着两个葬瓮,再向左看去,一具立着的木乃伊和坐着的木乃伊相对,表示死者自由活动的能力或者至少是潜力;再向左是两个长着鹰头的拉神,他们面对面端坐,表示日夜交替和生死循环;在最左边,可以看见站着的死者与一只狒狒一起向端坐在圣船上的太阳神祈祷,在狒狒的上方,代表智慧神图特的鹮依稀可辨,而在圣船的船头上,则可以看到象征荷鲁斯的隼。
A 葬瓮|Canopic jar, baboon head(Hapy)
石灰岩
王朝后期
约公元前664-前332年
高20.3厘米
Carved limestone
Late Period
c. 664-332 BC
Ht: 20.3 cm
B 葬瓮|Canopic jar, falcon head (Qebehsenuef)
石灰岩
王朝后期
约公元前664-前332年
高23.5厘米
Carved limestone
Late Period
c. 664-332 BC
Ht: 23.5 cm
C 葬瓮|Canopic jar, jackal head(Duamutef)
石灰岩
王朝后期
约公元前664-前332年
高17.3厘米
Carved limestone
Late Period
c. 664-332 BC
Ht: 17.3 cm
D 葬瓮|Canopic jar, human head(Imsety)
石灰岩
王朝后期
约公元前664-前332年
高23.5厘米
Carved limestone
Late Period
c. 664-332 BC
Ht: 23.5 cm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有来生,因此在保存死者躯体及内脏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木乃伊制作师在死者躯体的腹部左下侧开一个口子,把内脏取出,清洗后用泡碱等物质做脱水和防腐处理,并把肝、胃、肺、肠分别放在四个罐子里加以保存。早期,这种罐子的盖子呈圆锥形,大概在第一中间期则呈人头形状。从新王国时期开始,盖子便呈现为荷鲁斯四个儿子的头型:伊姆塞特的人头、哈彼的狒狒头、杜阿木特的豺狗头和库波思乃夫的隼头,四个神分别保护死者的肝、肺、胃和肠。再后来,古埃及人把荷鲁斯的四个儿子置于与东西南北相关的四个女神的保护之下,伊姆塞特受到主宰南方的伊西斯的保护;哈彼受到主宰北方的涅芙狄斯的保护;杜阿木特受到主宰东方的奈特的保护;库波思乃夫受到主宰西方的塞尔克特的保护。新王国之后,木乃伊制作师把上述四个内脏进行处理后重新放回死者的胸腔内,不过许多墓室里仍然有四个容器,因为人们希望继续享受原来八个神所提供的多重保护。
▷丧葬锥|Funerary cone
黏土
新王国时期,第19王朝
约公元前1294-前1213年
长25.2厘米、直径8厘米
Clay
19th Dynasty, New Kingdom
c. 1294-1213 BC
Le: 25.2 cm, Diam: 8cm
丧葬锥呈圆锥形,用尼罗河谷泥土制作,插在墓室入口处。丧葬锥的宽口呈印章的形状,上面阳刻其主人的名字和生前拥有的头衔,他的名字叫“阿蒙摩斯”(意思是阿蒙所生),曾经是图特摩斯一世祭庙的最高祭司。
丧葬锥主要在底比斯发现,一般放在墓室入口。学界至今尚未对其用途达成共识,有些学者(比如商博良)认为它只是对死者身份的某种标记;也有一些学者(如皮特里)认为它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祭品,即模仿和表现了旭日东升的景象,因此具有促进死者复活的功能。此外,有的学者相信丧葬锥象征生殖力,也有的学者相信它只是装饰品。但从其宽口刻写死者的名字和头衔等个人信息及将其置于墓室入口的事实判断,它的主要功能是确定和强调坟墓的所属关系。
▷人形石棺上的头像|Head of anthropoid sarcophagus
石灰岩
托勒密王朝早期
公元前4-前3世纪早期
高44.4厘米、宽50厘米、厚32.5厘米
Limestone
Early Ptolemaic Period
4th to early 3rd century BC
Ht: 44.4 cm, Wi: 50 cm, Dp: 32.5 cm
此文物为人形石棺盖子的头部。在古埃及,只有具有很高社会和经济地位的人才有可能置办石棺,规模略小的木棺被放入石棺内。因被视为死者在来世的永恒居室,石棺多用非常坚硬的石头制作。
人形棺材从第12王朝初开始流行,它作为死者的化身,相当于死者在来世的永恒肖像,其功能与木乃伊面具相同。在古埃及神话中,努特女神主掌天,因此棺材的盖板经常被视为努特的身躯,内壁画着努特展开双翅的形象,意为死者处在女神的保护之下。一般情况下,墓室里的棺椁棺顶朝北、棺脚朝南,棺材内的木乃伊面朝东侧卧,意思是死者一方面张望东升的太阳,另一方面期待着其后人从尼罗河谷地来墓地奉献供品。
▷房子模型|Model, “Soul House”
黏土
第一中间期到中王国时期,第9王朝至第12王朝
约公元前2160-前1650年
长38.1厘米、宽29.7厘米
Clay
9th-12th Dynasty, 1st Intermediate Period-Middle Kingdom
c. 2160-1650 BC
Le: 38.1 cm, Wi: 29.7 cm
这件房屋模型结构简单,不过大致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居住状况。古埃及人经常睡在房顶,这样做既有安全方面的考虑,也是因为房顶相对凉爽。本模型主要显示地面一层的状况,可以看到通往房顶的阶梯,倚墙而建的炉台以及位于房子最深处的内室,那里通常构成房主尤其是女主人的卧室。古埃及人从史前时期就有往墓室放置房屋模型的习俗。英国考古学家皮特里曾经称这种模型为“灵魂之屋”,意思是该模型为死者的灵魂准备。德国埃及学家邦内特则相信这种模型意在强调墓室与死者生前居住的房子之间的关联性甚至一致性。这种解释似乎更加有说服力。
▷供桌|Offering table
砂岩
罗马帝国时期
约公元前30-公元395年
高35.2厘米、宽41.8厘米
Sandstone
Roman Empire
c. 30 BC-395 AD
Ht: 35.2 cm, Wi: 41.8 cm
供桌由用来摆放固体和液体祭品的正方形和槽口组成,中心有一个椭圆形凹槽,略微突出的边沿形状如象形文字中表示“永恒”的符号,即通常说的王名圈,意思是放在其中的食物将为死者带来复活和享受永生的力量。供桌一方面是供品的摆放处,供桌上以浮雕的形式雕刻了死者最需要的几种供品:长条面包、水罐、其他种类的面包以及水果。供桌的四边有类似排水沟的刻槽,意思是从水罐流出来的清水借此到达槽口。
死者的亲人把食品放在供桌上,死者的灵魂借助假门来到供桌前享用食物。古埃及人在供桌上雕刻各种供品,意味着这种供桌由原来单纯的供品载体变成了供品制造机器,体现了他们担心食物供应可能中断的恐惧心理。
▷木枕|Headrest
木
新王国时期,第18王朝至第20王朝
约公元前1550-前1069年
高18.8厘米、宽10.5厘米
Wood
18th-20th Dynasty, New Kingdom
c. 1550-1069 BC
Ht: 18.8 cm, Wi: 10.5 cm
木枕上接触脖子的平面呈弧形,它的高度超出了平常枕头的尺寸。学者们一般认为,古埃及人侧卧时使用这种木枕,而且把一些柔软的织物放在上面,使其有一定的舒适性。这类枕头多为木质,但也有的用石灰石、雪花石膏、方解石和彩釉制成。从《亡灵书》第166篇的经文中可知,枕头的主要作用是让死者因腐烂而身首分离的躯体重新融为一体。
乌萨布提是古埃及人对放置在墓室的小雕像的称呼,最早出现在中王国时期。在象形文字里,乌萨布提的意思是“回答者”。按照古代埃及人的来世观,死者在冥界复活以后需要做繁重的体力劳动。这些小雕像的任务就是当其主人呼唤它们的时候应声去代劳。根据每个乌萨布提不同的职能,古代埃及艺术家们制作和刻画它们时区别对待。有的乌萨布提手持种地用的工具,有的则肩背篮子,而且它们的身上刻写着它们在来世应承担的工作,还有诸如“我会随叫随到”之类的文字。这个习俗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世纪才消失。
乌萨布提的样貌千变万化,材质多样,如木材、石材或埃及釉。身上的配饰如假发、首饰、护身符也各有不同,并且呈不同的姿态如“磨面粉状”。赛斯王朝时出现了统一形制:木乃伊装扮,立于底座上,背后靠柱,戴假发,面露微笑,手拿锄和镐,下半身刻写格式化的经文。乌萨布提一般由设在宫廷或神庙里的工坊制作。在墓室中,它们被放在死者的棺木外面或里面,或者集中放在一个箱子里。这些箱子起初模仿棺材的形状,之后呈祭殿状,并有丧葬情景作为装饰。
▷司库大臣普塔荷太普的乌萨布提|Shabti of Overseer of the Treasury Ptahhotep
彩陶
王朝后期,第30王朝
约公元前380-前343年
高21.1厘米、宽5.3厘米
Faience
30th Dynasty, Late Period
c. 380-343 BC
Ht: 21.1 cm, Wi: 5.3 cm
乌萨布提呈木乃伊状,戴假发和假胡子,假发上面有表示发丝的线条,假胡子末端略微卷起;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唇雕塑得很有立体感,鼻子破损;两个胳膊在胸前交叉,右手握着锄头和连接背后篮子的带子,左手拿着斧子;胳膊与脚踝之间有九行横向的象形文字,其中称本乌萨布提属于司库大臣普塔荷太普;胸口和双脚上没有文字;脚踩长方形底座,底座下面的大理石为后来附加。
▷属于皮诺杰姆的乌萨布提|Shabti of King Pinudjem I
彩陶
第三中间期,第21王朝
公元前11世纪早期至公元前10世纪
高9.6厘米、宽3.6厘米
Faience
21st Dynasty, 3rd Intermediate Period
Early 11th-mid-10th century BC
Ht: 9.6 cm, Wi: 3.6 cm
这是专门为国王制作的乌萨布提,因此头戴象征王权的奈迈特头饰,额头雕塑了保护国王的眼镜蛇,不过没有戴假胡子。乌萨布提呈木乃伊状,两个胳膊在胸前交叉,右手握着一根细绳,它连接画在左肩膀的装有种子的小篮子,左手握着锄头;眼睛、鼻子、耳朵和嘴雕塑得很清楚,眼部又用黑色颜料加以描绘;脚踝处断裂,后来被修复。
▷阿蒙神庙官吏昂赫的乌萨布提|Shabti of Divine father of Amun Ankh
彩陶
第三中间期,第22王朝
公元前10世纪中期至公元前8世纪晚期
高15厘米、宽5.5厘米
Faience
22nd Dynasty, 3rd Intermediate Period
Mid-10th-late 8th century BC
Ht: 15 cm, Wi: 5.5 cm
这组器物为男性乌萨布提,头戴假发,假发上系着发带;身穿带袖子的衬衫和短裙,短裙前面扎着突出来的围裙,围裙上有纵向书写的象形文字;乌萨布提的底部有一层薄薄的蜡,可能是为了便于站立而涂抹;放在胸前的左手握着一把锄头;眼睛用黑色标注。
▷掌玺大臣伊姆荷太普的乌萨布提|Shabti of the royal seal-bearer Imhotep
彩陶
王朝后期,约属赛斯王朝或波斯王朝
约公元前664-前525年
高15厘米、宽4.3厘米
Faience
Probably Saite or Persian Period, Late Period
c. 664-525 BC
Ht: 15 cm, Wi: 4.3 cm
乌萨布提呈木乃伊状,戴假发和奥西里斯特有的假胡子;眼睛、鼻子、耳朵和嘴雕塑得很清楚,耳朵显得特别大;两个胳膊在胸前交叉,右手拿鹤嘴锄,左手握着一把锄头和一根绳子,绳子另一头系着背在左肩上装着种子的篮子;胳膊与脚踝之间有纵向的象形文字,称本乌萨布提属于掌玺大臣伊姆荷太普;带底座。
▷乌萨布提|Shabti of Djed-hor
A
彩陶
托勒密王朝早期
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早期
高10.8厘米、宽3.6厘米
Faience
Early Ptolemaic Period
4th to early 3rd century BC
Ht: 10.8 cm, Wi: 3.6 cm
B
彩陶
托勒密王朝早期
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早期
高11.8厘米、宽3.5厘米
Faience
Early Ptolemaic Period
4th to early 3rd century BC
Ht: 11.8 cm, Wi: 3.5 cm
C
彩陶
托勒密王朝早期
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早期
高12.5厘米、宽4.5厘米
Faience
Early Ptolemaic Period
4th to early 3rd century BC
Ht: 12.5 cm, Wi: 4.5 cm
D
彩陶
托勒密王朝早期
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早期
高12厘米、宽3.7厘米
Faience
Early Ptolemaic Period
4th to early 3rd century BC
Ht: 12 cm, Wi: 3.7 cm
以上四件乌萨布提均呈木乃伊状,身前纵向的象形文字已经模糊,不过仍旧能辨认出这批葬俑的主人名字叫杰德霍尔。眼睛、鼻子、耳朵和嘴等脸部细节,有的比较清晰,而有的已经变得有些模糊;头戴假发和笔直的假胡子;两个胳膊在胸前交叉,只有两只手露出裹尸布,右手握着一把锄头,左手拿着一把镐以及一根绳子,这根绳子与右肩处用来背篮子的带子连在一起;后背支柱上的横向象形文字与假发的底端相接,带底座。
@blanc67 怀疑宝宝在玩刺客信条探索之旅
@Camus ☺️其实就是瞎看
@blanc67 博学宝宝!
▷人形木乃伊盖板|Mummy cover
木头、石膏、油漆
第三中间期,第21王朝中期
约公元前1069-前1000年
长164厘米、宽37厘米、厚13厘米
Wood, gesso, paint
Mid-21st Dynasty, 3rd Intermediate Period
c. 1069-1000 BC
Le: 164 cm, Wi: 37 cm, Dp: 13 cm
盖板上刻画了女性死者的形象。她戴着蓝色假发,假发的下摆分成两部分从双肩垂于胸前,额头上扎着带有荷花图案的发带。死者双手交叉在胸前,双手上方和下方分别画着一只张翼的蜣螂用前爪推动太阳。古埃及人从蜣螂滚动粪球并借此孕育幼虫联想到太阳东升和西落的生命周期。第二只蜣螂的左右分别有一位张开翅膀的女神,即伊西斯和涅芙狄斯,女神的下方是一个形体更大的展开双翅的女神,她在这里代表天神努特,象征获得了新生的太阳升上了天空。
盖板下半部分为八个板块:最上面的一对板块描画了穿着轻薄长裙的女子拜祭冥界主宰奥西里斯;在接下来的一对板块上,可以看到戴着王冠的隼,表示荷鲁斯继承了奥西里斯的王位,象征父子之间的继承以及生命的延续业已完成,而长着翅膀的眼镜蛇是王冠的保护神;在第三对板块上,左边是伊西斯和涅芙狄斯分别站在奥西里斯前后的画面,右边是伊西斯和涅芙狄斯分别站在标志复活的象征物两边的画面;第四板块上层刻画了荷鲁斯的四个儿子,下层则是呈公牛形状的爱神哈索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