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孟子 等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离娄上 ▷离娄下
▷万章上 ▷万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尽心上 ▷尽心下

▷公孙丑上

本篇共九章,主要论述此前在《梁惠王》篇中反复提及的实行仁政的内容,同时也对如何修养品行和认识人的本性等问题进行了阐释。
王道和霸道是孟子所希望严格区分的两种治国模式。霸道是当时的君主们都信奉的治国模式,以强大的武力征服其他国家,直到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孟子认为霸道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暂时迫使人们屈服,而一旦武力衰落就无以为继,只有依靠王道才能让天下人真正心悦诚服。所以,孟子始终认为施行仁政可以做到无敌于天下。
为了给实施仁政找到理论依据,孟子专门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将人性本善上升到智慧与道德的源泉的高度,这样也就给实施仁政找到了理论依据。
对于如何修养品行,孟子认为要养“浩然之气”,做到“四十不动心”,这样才能敢于坚持真理,不为世俗利益所动,重回“仁义”“性善”的本源。

关注

曰:“不动心,有道乎?”
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何也?”
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qiè)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