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集:赫兹里特随笔》【英】威廉·赫兹里特​

▷译者前言:shimo.im/docs/vVAXMy7nxlt6V03m

1830年七月革命以后,最后一位波旁家族的国王逃离了他的国家。这消息使赫兹里特大为振奋,1830年9月18日他宽慰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终年五十二岁。赫兹里特活着充满叛逆精神,他去世时也充满叛逆精神。对于一个生时因为支持一个失败了的事业而饱受打击的人来说,他去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竟是:“我这一生过得很幸福。”

——「译者序言」

关注

交谈的灵魂是人同此心。学者只应该同学者交谈,而且他们的话题应该是书。“两强相遇,必有一番苦战”。有学问的人装作没学问,没有比这更有学问的了。人不能超越他在生活中的追求,而要追求超越人本身,这又是不可能的。世上的事都心照不宣:只有说出来人家才能懂,而你要自己懂就做不到,除非有人秘密跟你说。因而争论就被用来代替了必要的交谈。上面说过,聪明人你不用跟他说,你要说的他都知道;傻瓜你不必跟他说,他根本不会理你。你越是真的深入你的题目,你的听众就越不理解你:你给出的证据越多,他们越觉得你的想法古怪不合时宜。C是唯一的例外。他可以对各种人讲各种题目,毫不顾忌他的听众是否听懂了一个字:他说话只是为了让人赞叹,为了有人听,因而,一次小小的打断,就会使他灰心丧气。我完全相信,如果他用同样的嗓音、同样的语态、同样颤动人心的滔滔说辞,把真正没有意义的废话重复一遍,他一半的听众会得到同样的印象。总之,机智存在于反应中。你必须紧紧抓住听众,随着他们的心情高低起伏。你必须注意不要让你的好东西,你熟悉的典故,像格言中的珍珠那样溜走。最令人难堪的是被人问一个傻乎乎的问题,或者发现最起码的一些原理人们都没理解。你会马上蹶倒,谈话也会马上中止,就好像乡村的舞蹈中插进了几个不懂节拍乱舞的人!但是当一批老手,一批先知先觉者,集中在一起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那实在很值得听听。他们也许会像狗一样狂吠乱咬,但他们说的都在点子上:他们经过了反复的咀嚼!

——《文人之谈吐》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