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开中国艺术:启发全球视野的当代名家25讲》
「献给我们的母亲」
▷作者简介(如图)
▷导言:历史学的视角 https://shimo.im/docs/rp3OMOnb92FbQ4km/
▷概述:中国艺术的25个面向 https://shimo.im/docs/XKq42gW8gluMxZAN/
在中国宫廷,绘画只是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自古以来,诗词和音乐一直是表演性宫廷文化的核心部分。而金碧辉煌的环境也在人们的预料之中,宫廷雇用工匠如青铜器的铸工、雕琢玉器的石工、画工等,对宫殿设施进行装饰。虽然绝大部分帝国时代的中国宫廷都为画工提供了职位或创作委托,但随着时间推移,机构安排和画作类型都发生了变化。唐宋之交,宫廷画工将大部分时间用于为宫殿、官府及受宫廷资助的佛道寺庙绘制壁画和屏风。著名人物的肖像是诸多宫殿、官府的共同主题,这些人凭借其文化、政治或军事的建树而为世人仰慕。这些肖像画传达出的道德信息会令观者有所感发。艺术品评和收藏开始对艺术家在宫廷内外创作的画作类型产生影响,到了唐代,伟大的画家可以借之成名。在唐宋时期,很多有名的艺术大师都接受宫廷的委托或任命,其中包括唐代的阎立本、韩幹、吴道子;五代的周文矩、黄筌;北宋时期的郭熙、崔白、李唐;南宋时期的马远、夏珪、刘松年。到了宋代,宫廷画工把更多时间用于绘制便携的画作(挂轴、手卷、扇子和册页)。宋代的宫廷画工以花鸟画见长,也积极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图1.1)。虽然北宋晚期的“士人画”是在宫廷之外发展起来的,但其关键构成之一——“诗画合璧”——则是由宋代统治者及其雇佣的画工采纳并成功推进。
由女真族建立的金代宫廷和蒙古族建立的元代宫廷都聘请了画工以及其他工匠。为元代宫廷作画的画工主要有何澄、刘贯道和王振鹏。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宫廷画兴趣索然,他曾因不喜欢两位画工为自己绘制的肖像而将其处死,绘画的发轫在明代宫廷举步维艰。15世纪的皇帝作为艺术赞助人更加积极,只是品位趋于保守,甚至保留了南宋时期那种传统的风格和主题。明代宫廷中的杰出画工主要有边文进、林良、吕纪和商喜。画作的内容偶有皇帝在众人陪同下进行远征的场景,这在宋代是闻所未闻的,或许我们能够在元代找到先例。16世纪,明代宫廷中宦官势力不断增长,这对宫廷画产生了负面影响。在班宗华(Richard Barnhart)看来,从16世纪中叶到明代覆亡,“画家的成就与宫廷没有任何关系,而且王朝早期的大部分生命力和潜质已烟消云散”。在晚明,为了提高作品的市场价值,许多明代早期宫廷画工的作品被重新标记为宋代画家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