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开中国艺术:启发全球视野的当代名家25讲》
「献给我们的母亲」
▷作者简介(如图)
▷导言:历史学的视角 https://shimo.im/docs/rp3OMOnb92FbQ4km/
▷概述:中国艺术的25个面向 https://shimo.im/docs/XKq42gW8gluMxZAN/
唐代也出现了一批新兴的职业艺术品收售商,他们被称为“卖书画人”“鬻画人”“书侩”或“牙侩”“牙人”。他们活跃于主要的都市,这意味着那里有活跃的艺术市场。这些艺术品收售商以及文人藏家和鉴赏家,为藏家和其他收售商提供鉴定和估价服务。
在唐代,出现了纪年为754年的短文《书估》,这标志着书法市场的异常活跃。据此文可知,此时书法作品的价格可能会非常高昂。古代书法大师张芝(?—192年)、钟繇(151—230年)和王羲之的作品可以高达千两银子。另一方面,9世纪的艺术鉴赏家张彦远为我们提供了唐代艺术家作品的价格表:大师阎立本(约600—673年)或吴道子(680—约760年)第一等水准的屏风画作,每扇售价为20000两白银,其次等的作品价值15000两。考虑到那时大米的价格较低,一两白银可以购买二石大米(1石=59公斤),1000两白银可以买到2000石大米。而作为俸禄的一部分,一位九品官员每月只能领到五石米。因而这些高昂的价格表明,仅有那些富可敌国的藏家才能收藏顶级艺术家的第一流作品,这一点无足为奇。
宋代艺术市场延续了唐代的趋势,一些因素进一步定义了一个真正且更复杂的艺术市场。首先,独立的职业艺术家数量大大增加。事实上,他们的作品主宰了艺术市场,在没有中间人的情况下,其中许多人售出了自己的作品。其次,买家不仅可以在寺庙和市场上购买、出售和交易艺术品,还可以在常设的书籍和文房四宝店、古董店和装裱店进行此类活动。第三,即包括茶馆、酒庄、食肆甚至药店所有者在内的艺术消费者,都热衷于购买艺术品来装饰自己的商业场所。第四,藏家还可以在一些愿意举行出售活动的文人住所购买到艺术品,这也许是中国最早期的画廊形式。第五,典当行似乎也开始接受艺术品。所有这些因素都表明,大众对艺术品需求的增加,艺术品的流通也更加频繁和商业化。
在元、明、清时期,繁荣的艺术市场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且彼此关联的现象。首先,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成为大众消费的品牌(brand names)。利润丰厚的经济回报吸引了当时几乎所有主流文人艺术家,他们公开要求使用现金购买其作品;而在这之前,则是采用传统且更加低调的支付形式,如优质的纸、墨、笔或特殊的好处。即便是广被世誉的董其昌也毫不犹豫地出售作品。有一次,董其昌乘其“书画船”前往杭州西湖。前来求索其书法作品的人挤满了整艘船。据一位目击者称,时年已近80岁高龄的董其昌为了满足所有购书者,下笔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