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宫下洋一​

▷序章(如图)
▷凡例
· 本书写明“安乐死”时,是指“根据患者本人的自愿要求,有意识地结束或缩短生命的行为”。
· 安乐死可分为积极安乐死(医生投用药物,使患者死亡的行为)、协助自杀(用医生给的致死药,患者自行结束生命的行为)等类型。荷兰与比利时主要实行的是前者,瑞士则为后者。尽管还有其他详细分类,但是根据本书的情况,在此仅就这两类安乐死进行说明。
· 第二章以小岛美奈女士的博客为依据。博客的引用尽可能地反映了原文措辞,但因编辑需要作了部分修改。此外,博客中原本使用日文假名标记的部分人名经本人同意已改为真实姓名。原文请参照《多系统萎缩症成了我的伴侣》(profile.ameba.jp/ameba/mugikat
· 本文中的职称、机构名、年龄均以采访时为准。文中省略了敬称。

【第二章 祝你好运】

吉田还说,他很担心自己到了开始感到痛苦的时刻,是否能够使用缓和照护病房。
“实际上,现在医生建议我申请缓和照护病房。虽然我也已经申请了,但好像有很多人在等待。”
我明白吉田想说的是什么。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在意他谈到“只是个大致印象”的缓和照护。
我认为日本人不知道缓和照护不仅可以消除肉体上的痛苦,还可以消除精神上的痛苦。当然,这可能并非100%,但缓和照护作为平稳迎接临终的手段,在欧美已经是固定项目了。
希望安乐死的日本人似乎抱有这样一种印象,认为缓和照护是一边掩饰痛苦一边与病魔作斗争。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安乐死是一种可以让人安息的方式。尽管我对此持怀疑态度,但在此不提及。顺便说一句,在缓和照护方面技术先进的英国将为安乐死立法的国家视为缓和照护落后国。
要在这里指出吉田的知识不足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我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实际上更深。他的关注点并不是“想不受痛苦地死去”,而是朝着“想在遭受痛苦之前死去”的方向。为什么他如此执着于提前死亡呢?我觉得其中是有原因的。

关注

吉田对前一周的谈话半途而废感到遗憾。因为话题一转到家人身上就变得漫无边际了,所以我很在意他是否明白了我的意思。他再次强调了安乐死这一选择的重要性。
“年轻时我曾经觉得,就像出生时无法选择生命的开始一样,我们也无法选择生命的终结。然而,随着各种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的寿命已经不再是自然安排的问题。如果达到一定年龄,人就会根据之前积累的经验、工作,以及家人和朋友关系等形成相应的人生观、生死观、宗教观等。换个表达的话,或许可以称之为尊严。
“由于现在的情况和出生时不一样,所以最后怎么死也不完全是自然的,我认为应该考虑到个人的尊严问题。但是,我觉得人的生、死、生命,不完全是自己个人的,而是一个社会性的东西,因此有关于这方面的讨论是很自然的。”
这个想法比上次更加精炼。在我看来,他自己的生死观在过去一周里得到了很好的梳理。
这一天,我们两人都点了咖啡。似乎是怕被周围的人听到对话内容,他压低了声调,继续说道:
“因为这是性命攸关的事,所以要说是‘选项’的话也许会显得言语轻浮,但我觉得有(各种各样的选项)更好。如果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和情况决定自己的最后时刻,那才是有尊严的死,对吧?”
吉田说希望看到一个可以接受安乐死这一选项的社会。他还说,为此自己想要着先鞭。
我试着向他表达了个人的期望,即如果他在瑞士接受协助自杀,我也想在现场见证他的临终时刻。当然前提是他能独自走到那一步的话。
吉田听后微微一笑,说道:
“从根本上来说,我希望您能做些记录什么的,并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公开,以便其他人能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能在这方面提供帮助,我非常乐意。”
如果说我没有抱着想要进行采访并记录下来的想法,那是骗人的,但其中也有一半是希望陪在这个孤独的人身边。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