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儿人踪不到的荒野里,躺在凄凉的树荫下。”

——《皆大欢喜》

「题解」
1921年12月,奥威尔离开伊顿公学,由于成绩不佳,无望获得大学深造的奖学金,在与家人商议后,奥威尔决定到英国的亚洲殖民地,加入皇家印度警察部队。奥威尔顺利通过警察部队的招考,因为外祖母在缅甸生活,他选择了到缅甸服役。1922年至1927年,奥威尔在缅甸担任皇家印度警察部队的警官。先是在曼德勒和眉苗受训,然后先后被派驻苗安妙、端迪、沙勉、永盛、毛淡棉、卡萨等地。本书中的乔卡塔小镇据信便是奥威尔根据他于1926年至1927年驻守卡萨的经历虚构而成。与大多数“白人老爷”不同,奥威尔在缅甸期间与当地人民有密切的交往。根据他的同事罗杰·比顿的讲述,“布莱尔(奥威尔原名)能够自如地与缅甸牧师进行交流……而且他还做了刺青,在每个指关节上纹了一个小小的蓝圈。许多缅甸人相信这样的纹身能够保佑他们不会被子弹打中或被毒蛇咬到”。奥威尔对自己在大英帝国体制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感到内疚,而且在缅甸因为性格不合群而郁郁寡欢。而且他之所以被调至卡萨,是因为他射杀了一头大象(见《奥威尔杂文集》第二部),而大象是木材公司的宝贵运输工具。他的妻子索尼娅·布朗内尔也在奥威尔传记中证实奥威尔射杀大象是真有其事。1927年,奥威尔罹患登革热,获准回国疗养,在英国疗养期间,奥威尔决定离职,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缅甸岁月》的创作历经数年。在1928年至1929年奥威尔客居巴黎时就开始动笔,至1932年居住在南沃尔德期间仍在创作。1934年他将书稿交给经纪人列奥纳德·摩尔,曾出版奥威尔的《巴黎伦敦落魄记》的维克多·戈兰兹出版社曾拒绝出版此书,因为担心会被指控诽谤政府。基于同样的理由,海尼曼与凯普出版社也拒绝出版。这时,美国哈珀斯出版社的总编辑尤金·萨克森来到伦敦,摩尔安排他与奥威尔会面。萨克森同意出版此书,但要求对内容进行修改。1934年10月25日,《缅甸岁月》在美国出版,并于12月再版。1935年,维克多·戈兰兹出版社表示愿意出版《缅甸岁月》,但前提是奥威尔必须对小说中的人名进行改动,以回避影射诽谤的嫌疑。奥威尔勉强同意了这些要求,进行了改动。最初在英国出版的《缅甸岁月》中,维拉斯瓦密医生的名字改为穆卡斯瓦密医生,拉克斯汀夫妇改为拉提莫夫妇,吴柏金改为吴柏兴(本书中的人名沿用奥威尔最初定稿的名字)。1935年6月24日,维克多·戈兰兹出版社出版了内容经过部分删改的英国版本。
1946年,奥威尔在《缅甸岁月》的再版序文中写道:“我要说的是,它在某些方面的描写并不公允,而且有些细节不是很准确,但大体上我只是陈述我亲眼目睹的事实。”在奥威尔的坚持下,《缅甸岁月》重新采用了美国版本中的原名和恢复了被删减的内容,最初的定稿成为标准英文版本。

关注

“他让人把最好的舞女叫来,以此表示对我们的尊敬。”弗罗利解释,“看,她来了。”
一个原本蹲坐在后台抽烟的女孩子走到灯光下。她很年轻,肩膀纤细,胸脯平坦,穿一件浅蓝色的绸缎笼基,盖住了双脚。按照缅甸的传统,她那条短裙在臀部有小小的裙撑,支起了小小的弧度,就像一朵低垂的花的花瓣。她倦怠地把雪茄扔给戏班的一个人,然后伸出一只纤细的胳膊抖了几下,似乎在放松肌肉。
戏班突然间大声喧闹起来。乐器中有像风笛的管乐乐器、一样尽是小竹板的乐器(一个人拿着一根小锤子在上面敲敲打打),中间还有一个男人被十二个不同尺寸的高鼓包围着,迅速地用手掌跟从一个敲过另一个。那个女孩开始翩翩起舞。最开始的时候称不上是舞蹈,她只是有节奏地点头,两只手肘摆出不同的姿势,抖个不停,动作就像一个老式街心转盘上面的那些木偶。她的脖子和肘关节转动的时候就像是一具傀儡,但柔软得令人难以置信。她的双手手指合拢,像蛇头一样扭曲着,能扭到几乎和前臂差不多平行的程度。渐渐地,她的动作越来越快。她开始左右跳跃着,猛地弯下了腰,似乎在行屈膝礼,然后无比矫捷地一跃而起,虽然那条长笼基束缚了她的双脚。然后她以一种古怪的姿势跳舞,似乎坐了下来,膝盖弯曲着,身体前倾,手臂屈伸不停,头也跟着鼓点的节拍而舞动。音乐的节奏加快了,到达了高潮。那个女孩笔直地站起来,就像一个陀螺迅速地转个不停,裙子的裙撑在身边飞舞着,像是一朵雪花的花瓣。接着,和开头一样,音乐戛然而止,在观众的鼓噪声中,那个女孩又摆回了那个屈膝行礼的姿势。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