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圆明园会议上说:“园林没有水面,跟人没有眼睛一样。”古人的眼叫秋波,若人的眼睛不是秋波,就成白内障了。所以说水在园林等于人的眼睛,树木好像人的头发、眉毛。你讲头发有什么用?每月还要花钱去理。但如你将头发去掉、眉毛去掉,这个头就变成冬瓜了。所以说水是园子的灵魂,大面积园子没有水,这园子就没有灵魂。你看江南的苏州城、绍兴城,城市内填了河道,河道被填死了,污水没有地方去了,雨水没有地方去了,一个城市没有水应该叫“心肌梗塞”。东北城市气候较干,有大面积的水,可以调节气候、养鱼、养荷花,又可划船滑冰,有收入、管理少。草地,我赞成有草地但不宜太多,草地的保养不得了,皇帝搞这么许多水,不搞草地有他的意义。水除上面说的好处外,还能将建筑映在水面,因水成景,非常好看。有虚有实,实虚互见,园林有大面积的水,园子就活了。你们东北的树林有好处,东北树长得大,长得高,底下有空间,就有了层次。所以园林的变化就多了。从前戏台上有一副对联“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就是以少胜多。
——《论北方园林》
园林不在于大小,要有自己的风格。这个问题值得探讨,要摸索出这地区的园林特征是什么东西,如北陵、东陵令我最难忘的是松树。松树好比北方的涮羊肉,有地方风味,东、北陵缺少的松树要补种。如掌握不住这一地方的建筑物、植物以及用水的特性,就不会有特征出来。我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知道水与山的关系,即“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路)随地作低平”这几句话。园林水与山处理得好与不好,根据这两个原则来衡量,不符合这个原则必然会顶牛的。再看你们北方的水,与江南的水不同,北方的水,水面阔,一会儿有水,一会儿没有水。北方的桥与南方的桥也不同,北方的桥下不走船,南方的桥下要走船,故造桥时,北方的桥与南方的应该不同。园林的桥也好,路也好,都是根据自然出来的。鲁迅先生有句话:“路是人走出来的。”规划园林,路必定是曲折的,而不是用三角板丁字尺画出来的。水也是根据自然,路也是根据自然的。老式的小桥,一面有栏杆,因为这是模仿农村的,农村两面栏杆的小桥,牛不敢过,打死它也不过去。另外,小桥上挑上担子,两面栏杆怎么过呢?如果现在有这么一个小桥,两面有栏杆,这好像是个“弄堂”。就不合理了。你不根据自然条件来布置园林是得不出好的结果的。不能违反自然规律的。水面宽造五曲,水面窄的造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