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风味》张西昌

《山家风味》是一本陕南美食指南,也是一部陕南地区的生活史和文化志。(序)

关注

对秦地一带的大多数小孩而言,槐花麦饭是不陌生的,即便是在城里,槐花也是菜市场里必有的时令蔬菜,而且在人们的心念里,槐花恐是当今最为天然而不做手脚的食材之一了。
清拣槐花需要耐心,要把杂叶和花茎一一挑出,只留花头,洁净的花头盛在盆里,素净的色彩最为可人。稍用水洗即可,多了反会滤掉清香,淘洗时,不能过于用力,而是轻轻拨弄,以免伤了花头,溺水进去,影响本味。洗净的槐花可在篦子上控水,令其稍干,然后撒入面粉,面粉与花的比例在1∶5左右,这是蒸菜的基本惯例。面粉多了,就会成为面疙瘩,令槐花失味,若少了,槐花经过烹蒸,又会发秾,不够筋道。我的经验是,拌面时,在水中加盐或以桂皮、八角、茴香等熬煮的汁水,味道自是很好。拌好的麦饭置于笼布上,入锅烹蒸,大约十分钟,槐花与面粉混合的香味便会溢出,与自然的槐花相比,这种味道更为沉稳,饱含着人世生活的温暖气息。
出锅后的槐花麦饭,稍作冷却,即要将之散开,面粉拌得好,槐花的形状大体还在,如同一颗颗小的雕塑,这是最令小孩子欢喜的。但是一颗颗地吃并不得法,而是要大口地咀嚼,这样才能体会到槐花的轻柔和面粉的韧劲。大人们吃时,喜欢配汁水,通常的做法是取新蒜数枚,将其捣碎成泥,再用熟油泼洒,然后以红醋、酱油和香油调配,吃麦饭时,用小勺将汁水淋洒于其上,稍加搅拌,滋味袭人。
麦饭简便易行,又不遮槐花形味,因而最为普遍。稍微复杂的,还有槐花饼。做此饼,最好用未开的槐花苞,洗净后撒面粉于其上,加盐拌匀,湿度要比麦饭稍大,然后取适量于掌心,以含蓄之力揉握成团,再压制成饼。然后在平锅内注油,烧至微热,将槐花饼轻入,文火煎炸,这时一定要控制油温,并观察饼面颜色,适时翻弄,以呈微黄色为宜,约五分钟后,槐花饼即可出锅。槐花饼的大小薄厚要适中,内嫩外焦是其特点,在齿间,干脆的表皮与柔韧的槐花形成触觉上的互补,美不可言。
在百姓的厨房里,用槐花做菜的招数还有很多。如槐花炒蛋、槐花炒肉、槐花粥,还有槐花酱和槐花鱼。槐花鱼在长江流域多见,并不是秦地人所擅长的,此菜是清蒸的,鱼以鲫鱼或鲤鱼最好,其肉质细腻,易于和槐花的香味中和。想来应是很美,我却没有吃过。至于槐花酱,对于生活粗朴的秦地人而言,做得就更少了。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