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去兰亭,正逢细雨霏微,湿峰凝翠,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天气。微阳欲出还敛,而山色空蒙,万竿摇碧,清流急湍,在悄无游客的境地里,任我闲吟,看山看水,听风听竹,使我觉得颇有一点佛家所谓出世之感。
我小心涉溪,缓步攀山,走到天章寺遗址。此处苍山四合,噀云拍面,新篁分绿,染我衣襟。所谓“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果不虚传,足见前人选址之高明也。这里地处山坳之中,人家自汲清泉,夏茶初摘,碧乳浮香,坐在石础上品茗,清冽沁人心脾。此时正值小雨初霁,苍霭缥缈,出没于松巅峰岩之间,其变幻之速,连画也画不出。
——《杭绍行脚》
南浔又是一个园林名镇,其地位仅次于苏北的扬州和苏南的苏州。过去南浔的园林,其著名者有宜园、东园、适园、觉园、小莲庄(刘园)、桃园、述园、陈园等。屡经变乱,尤其在抗日战争期间受到破坏,今则仅存小莲庄与陈园。
吴兴在园林史中是有其悠久历史的。南宋时期,吴兴为退休官僚养老之地,名园特甚。吴兴园林记述南宋时私家园林多至三十处,其后园林则盛于南浔。吴兴的假山为造园家所乐道,匠师称为山匠,其名著于匠家。南浔园林自具特征,大园饶水,汪洋数顷,荷叶万柄。或无外墙,环水障之,别具一格,小莲庄为今存之佳例。已毁之适园、宜园仿佛似之。陈氏园环池筑一阁一楼,倒影清浅,极紧凑多姿。宜园盛时,词人朱彊村题之谓:“春宜花,秋宜月,夏宜凉风,冬宜晴雪,景与兴会,情与时适,无乎不宜,则名之曰宜园也亦宜。”园为故收藏家庞虚斋所构,今园虽亡,而旱船模型尚存同济大学建筑系,乃当年匠师顾祥甫先生所为,其结构之精,为我国园林中之上选。
小莲庄在南栅万古桥西,刘氏别业,清末刘贯经筑。其旁为义庄、家庙,园门有水码头,故水陆可达。池广十亩,即古之挂瓢池。山石绕池而叠,亭踞山而榭依水,错落有致。码头旁亭廊山石布置得宜,具界而不界、隔而不隔之意。其中静香诗堀,为四面厅,顶格(天花)之妙,为海内孤本。形作斗笠状,四面皆下高其中,白底深格,极其雅洁。园内花木华滋,得水土之宜,山石玲珑亦多佳品。家庙前列相对双石坊,其内祭堂两庑形制,系仿苏州狮子林贝氏祠,贝氏祠则袭天官坊陆祠者,其渊源如此。
南浔建筑自与其他江南城镇不相同,因为这里地主、官僚、富商比较集中,因此体现在城镇建筑上较整齐高大,代表了我国封建后期江南城镇的特色。巨大的桥梁,平坦的道路,宽畅的码头,配以廊屋,可使行者避烈日风雨,使街景的处理上增加了变化,江南地方风味便特别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