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去兰亭,正逢细雨霏微,湿峰凝翠,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天气。微阳欲出还敛,而山色空蒙,万竿摇碧,清流急湍,在悄无游客的境地里,任我闲吟,看山看水,听风听竹,使我觉得颇有一点佛家所谓出世之感。
我小心涉溪,缓步攀山,走到天章寺遗址。此处苍山四合,噀云拍面,新篁分绿,染我衣襟。所谓“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果不虚传,足见前人选址之高明也。这里地处山坳之中,人家自汲清泉,夏茶初摘,碧乳浮香,坐在石础上品茗,清冽沁人心脾。此时正值小雨初霁,苍霭缥缈,出没于松巅峰岩之间,其变幻之速,连画也画不出。

——《杭绍行脚》

关注

▷《豫园图集》序

造园重在境界,故必先立意,意出而景生,神韵风采存乎其间。上海豫园本明代潘氏宅园,宅园贵清新,初建时必雅淡出之,盖当时造园风格如此。入清归邑庙名西园,遂有所改。再析而为会馆之园,分别经营,立意不同,造景有殊。且乾、嘉之后渐趋华丽,于是顿异前观。因此今日来谈豫园,是明代旧园,经过不同时期重修改造所形成。解放后我们进行修复工程,亦仅能在已存之基础上,加以修整、提高而已。因此豫园现状,可说是各时期园林艺术之综合品。
豫园之精华,首推黄石大假山,此为江南现存明代假山之最巨者,出名匠师张南阳之手。张以画家而业叠山,所构多丘壑之美,一涧中分,清泉若注,而面水楼台,倒影清澈,以余流绕万花楼下,花墙间隔,水院深幽,顿使山绵脉而水衍流,园虽小而境无穷。
假山雄健,复有三绝之胜,石壁、飞梁、平桥。石壁森严,飞梁临涧,平桥缘水。因山势而作层次,高下相间,错落有致,遂觉水弥漫多不尽之意。波光潋影,凭阑舒展成图。
豫园建筑多乾隆后筑,高敞轩举,华瞻为他园所不及,而龙墙蜿蜒,工艺特精,以当时会馆建筑与园林相结合,则可称代表之作。足说明在一定之历史及社会条件之产物。故研究今日之豫园,必要作全面之分析,始有正确评价。至于玉玲珑之硕秀、内园小池之隐碧等,则各臻其妙,宜其览者自得之。
是书成,以我粗解该园,属为序,因赘数语,游者手此一册,可动观作导游,静观作坐游,两全其美。它若存一园之史实,扬祖国之文化,其功非浅,我亟望于国内名园,皆能步趋,此书开风气之先,寄意尤深。

1981年秋于同济大学宿舍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