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信息:
《让叶兰继续飘扬》成书于1934年至1935年,是一部社会批判作品,讲述了青年诗人戈登·康斯托克在三十年代的伦敦幻想抵御金钱崇拜,坚持文学理想,却屡屡在现实中碰壁,最后无奈向现实妥协的故事。当时奥威尔居住在伦敦附近的汉普斯泰德,以他自己的生活经历为蓝本创作而成。1928年初,奥威尔为了解下层社会的生活,乔装打扮开始自己的流浪经历。在此期间,奥威尔曾在理查德·里斯男爵资助出版的左翼文学刊物《艾德菲月刊》发表过数篇文章。理查德·里斯男爵是一位有钱的富有理想的青年,在他自传中写道:“一直以来,我每年的花费都在一千英镑以上,有时候花的钱要比这多得多——在战前这就是有钱人的生活。和我相比,我的许多社会主义友人都是穷人。”《让叶兰继续飘扬》中帮助扶持戈登的拉沃斯顿这个角色就是以他作为原型。1932年,奥威尔在伦敦西部的一间规模很小的学校担任教师,时而到附近的伯恩汉山毛榉林散心,那里的景色也被他写入了《让叶兰继续飘扬》一书中。1934年10月,奥威尔开始在汉普斯泰德的一间二手书店“爱书人之角”做兼职店员,期间他结识了在一间广告公司上班的女孩莎丽和另一个当文秘的女孩凯伊,并将这段经历转嫁在《让叶兰继续飘扬》的主人公戈登和女主人公罗丝玛丽身上。
1935年2月,奥威尔搬到国会山的一间公寓,在房东太太的介绍下结识了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的艾琳·奥莎妮丝。八月份时,奥威尔搬到肯提斯镇,继续创作《让叶兰继续飘扬》。1936年1月15日,奥威尔向维克多·戈兰兹提交了手稿,几天后,受戈兰兹的委托,赴英国北方为撰写《通往威根码头之路》收集素材。同年四月,戈兰兹的出版社出版了《让叶兰继续飘扬》。
书中写到的叶兰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能在低日照和点煤油灯的室内存活(其它植物会发黄或枯萎),因此在维多利亚时代普遍受到欢迎,成为中产阶级的家居象征。戈登对它从轻蔑和仇视,到最终无奈地接受,反映了他在价值观上的改变和资本主义社会对他的个人世界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