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并不会在石头表面绘制有意义的形象,将其理解为有意义的形象的是人类的想象力,也就是所谓的“类推之魔”。我所写的虽然是“石头表面”,但不如说是石头诞生时被封入石头内部的、被隐藏的形象,在石头被人们一分为二或被打磨时偶然浮现在表面,也许这种说法更接近真相吧。由于偶然,类似的奇迹广为人知;奇迹一旦出现,它的专制力量就会限制人们的想象力。罗夏墨迹测试的图像一旦被我们认知为“花”,以后再怎么看它,都看不出除花以外的其他东西了。无意义的形象就这样打开了梦中世界的大门。想象宛如被镜子映出一般,浮现在石头表面。就像加斯东·巴什拉在《大地与休息的梦》中所言,“存在的胚胎就是梦的胚胎”。
——「石头的梦」
阿尔德罗万迪的矿物学著作《金属的博物馆》(1648年),是在其去世后经由安布罗西努斯(Bartholomaeus Ambrosinus)的校订增补方才出版的。书中不仅提到了中世纪和近代学者言及的许多“有图案的石头”,还补充了新发现的例子。例如在威尼斯,大阿尔伯特已经在其书中介绍了“戴着王冠的王”,加法雷尔在书中介绍了“钉上十字架的基督”等形状的石头。此外还有“森林中的人”“鸟”“鱼”等形态的石头。巴尔特鲁沙伊蒂斯在其著作《错觉》中逐一列举了这些例子,由于其叙述过于繁琐,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他网罗了在欧洲各地发现的、形状似物非物的石头的例子,毫无疏漏。而且这些石头与“皮洛士王的宝石”不一样,有大理石和近似大理石的硅石和碧玉等等。“佛罗伦萨大理石”是托斯卡纳地区的特产,其中有许多纹路看上去像废墟风景的珍稀种类,当时的石头爱好者似乎非常了解这一事实。
阿尔德罗万迪是畸形学的专家,在畸形学领域有许多著作。与十六世纪的几乎所有博物学书籍一样,他著作中的大量插图满是对奇怪的空想人类和动物等的表现。这本《金属的博物馆》也有插图,比起文章,插图更有趣。正如我在前文提到的,这些插画富含空想概念,并且,作者还会为此有意牺牲掉一部分客观的真实性。例如在“青花鱼形状的大理石”这个条目中,可以看到两条细长的鱼,头与尾朝相反的方向,简直像黄道带符号一样排列着。顺带一提,这位爱好空想的博物学者有一个绰号,叫作“大自然的插画师”。
图1 有图案的石头 引用自阿尔德罗万迪的著作
阿塔纳修斯·基歇尔受到了这位前辈学者的成就以及博洛尼亚大学博物馆的极大刺激,因此开始构建自己的博物学体系。他是比先代学者更疯狂的空想家,而且对自然充满无限的好奇心,是令人惊叹的十七世纪的百科全书家。1664年于阿姆斯特丹刊行的《地下世界》不仅是一本搜集了到那时为止的大量资料的集大成之作,而且这本书的特点在于提出了一种广义的宇宙起源论。基歇尔在其中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地球截面图,这张图中可以看到,地壳内部燃烧的火焰通过像细细的运河一样的大量裂缝变成火山,喷出地表。这张图表明,无论是矿物还是金属,都由这燃烧的地壳内部自然产生。地球是一个有机体,大自然则像人类一样思考并行动。这本《地下世界》在第八部第一章中提起了“矿物学”,作者在这里详细地论述了“有图案的石头”和“有图案的宝石”以及它们的产地和出现原因。
基歇尔的记录是系统性的,他首先以图案的主题将石头分类,即几何学形象、文字、天空的幻影(星形、新月形、太阳形)、地上世界(风景、植物、都市)、动物(鸟类、四足兽类、人类),以及宗教形象(基督、圣母子、施洗者约翰、圣杰罗姆)等主题。基歇尔随即说明了形成“有图案的石头”的四种作用,即“偶然”“土地作为母胎促进石化的作用”“将相似形态固定下来的磁力作用”和“神圣的天的作用”。
图2 有图案的石头 引用自阿塔纳修斯·基歇尔的著作
依据基歇尔的说明,植物和石头都由土地产生,它们的本质是混合在一起的。苔藓类侵入矿石内部,变成像石头一样的草和果实;灌木则会在水晶和大理石的内部开花。某种形成动物图案的石头被称为化石,但是完整的化石就像电镀一样,由磁力作用在适合化石生长的土地和物质内部缓慢形成。形成圣像的原理与之相同。例如忘在土里的祭祀用具和十字架,在一定时间后,会在土中留下痕迹。倘若有物体被夹在两块大理石板之间埋进土里,那么这个物体的形状最终会渗透到大理石的内部。但是如果没有神的恩惠,这些直接原因就不会导致好的结果出现,因为给自然界带来奇迹效果的是神的恩惠。石头中出现图案与天上出现新的星星、地上出现畸形人完全一样,都是神的力量支配之下的结果。直到最后,基歇尔仍完全保持了如上这种神秘主义者的姿态。
图3 地球的截面图 阿塔纳修斯·基歇尔《地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