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神之战》【英】彼得·克劳福德
▷历代君主(如图)
▷导言:https://shimo.im/docs/0l3NMgP2vouYVXAR/
●第1章 走向公元600年的罗马与萨珊
●第2章 篡位者之战与希拉克略起义
●第3章 “老兵出阵”
●第4章 “攻城槌已触墙”
●第5章 新来挑战者
●第6章 伊斯兰风暴
●第7章 穆斯林战兽肆虐(636)
●第8章 告别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
●第9章 夺罗马粮仓,断波斯国祚
●第10章 国主俱亡,三神存二,一雄胜出
●第11章 盛宴继续:从大西洋到印度洋
636年8月15日,第一天
破晓时分,两军相距一英里,开始一对一单挑。这已是穆斯林的常用战术,既为鼓舞己方斗志,打击对手士气,亦可在开战前尽量多斩敌将。穆斯林军队有一群穆巴里津,即受过专训的决斗战士,他们赢得多数对决不足为奇。时至正午,瓦汉对战前决斗感到厌倦,又恐再失将官,遂下令沿整条前线发动试探攻击,以判知穆斯林步兵实力。如此广泛的正面进攻本可迅速暴露出穆斯林战线的弱点,瓦汉却似乎仅投入三分之一步卒,穆斯林老兵即可应对。这场烈度较低的战斗持续半天有余。虽有一些小高潮,但直到日落休战,双方均无进展。
636年8月16日,第二天
翌日,为消灭敌军,瓦汉令部队更加勠力而战。左中、右中战队牢牢困住穆斯林中军,瓦汉命乔治和布奇纳特分率左右翼战队发起猛攻,逼退敌军两翼。为挽回战局,耶齐德与阿姆鲁被迫投入骑兵。然而,穆斯林两翼虽有增援,仍难抵罗马人强攻,开始溃败。有种说法广为流传:穆斯林女眷介入,痛斥回营士兵,直到此时,两翼才免于彻底崩解。败退的穆斯林步骑受此奚落,知耻而后勇,重整旗鼓,再入各自战团,穆斯林战力得以及时加强。
而在耶尔穆克之战的次日,真正挽救穆斯林军队者却是哈立德,他再度证明自己善用骑兵。哈立德意识到,罗马军队右翼虽在节节逼退耶齐德所部,却因盾牌相扣而行进迟缓,遂指挥后备骑兵,去增援处境更难的穆斯林北面侧翼。彼处,布奇纳特的进攻或许是过于成功了,可谓凶猛异常,逼得穆斯林右翼直接朝大营回撤,而非向内塌缩,结果反而使得穆斯林军队免于被围。在布奇纳特和罗马全军看来,这或许无害,但遇有精明果决如哈立德者,就整体战局而言,情势迅速变得不利于罗马一方。布奇纳特急于追袭退却的穆斯林右翼,同保护自己右翼的罗马左中战队失联,致所部暴露于危险之中。
耶尔穆克之战(636):第二天,第一阶段
哈立德见到敌方弱点,遂集结穆斯林步兵,并派遣阿姆鲁引骑兵绕过穆斯林军队北侧,往攻布奇纳特左翼。与此同时,哈立德带后备骑兵杀入罗马左翼和左中战队之间的缺口。三面同时出击,先是阻住布奇纳特的兵锋,而后将之逼退。受此胜鼓舞,穆斯林中路由阿布·乌拜达和舒拉比尔率领,发起反攻,击退罗马中路,在罗马右中战队与乔治正在进击的右翼之间也撕开一道裂口,哈立德再引后备骑兵杀入。右侧遭耶齐德骑兵攻击,乔治与布奇纳特一样,三面受敌,被迫撤回己方阵地。尽管苦战竟日,侧翼有多处被罗马军队突破,但哈立德发起攻击,以挽颓势,战线大致恢复到当日开战时。瓦汉宏大的进攻计划宣告失败,罗马人似乎信心大减,而穆斯林成功击退如此猛烈的进攻,更兼统帅临危不乱,士气因之高涨。
耶尔穆克之战(636):第二天,第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