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长篇小说研究》by 邱畅
▷绪论:https://shimo.im/docs/wV3VMK4DGYuwr4Ay/
从表面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以艺术为主旨;从根本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仍然以生命本体的终极体验为主旨。纳博科夫认为,人的本能和本性以艺术创造的形式存在,并且借助艺术的建构使生命具有存在的方式、秩序和意义。艺术创造使人产生一种必然感,这种必然感是人在时空位移中的客观存在所带来的体验。由此可以判断,纳博科夫认为人的生命与艺术创造具有同质同构造,鉴于这种同质同构造的存在,人们将在文学创作中获得一种存在的时间感。人们一旦获取这种时间感,便具有追溯过去、把握现在以及预测未来的能力,从而使人们从时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时间对人们的奴役和控制。
——「绪论」
纳博科夫十分赞同象征派艺术家的观点,认为文学不应具有政治性和社会性,更不应该为了某种目的而随意模仿,他认为:“使小说不朽的不是其社会重要意义,而是其艺术,只有其艺术。”根据马尔库塞对艺术形式的定义:艺术是“一个既定内容(现有的或历史的、个人的社会的事实)转化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如一首诗、一篇剧作、一部小说等等)的结果。”艺术以自身独立自由的特性赋予现实事件以新的秩序,创造新的秩序时,艺术并非按照客观现实的原则,而是凭借一种主观的东西。人们运用心理规律观照和改造现实世界,构建世界的新秩序。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现实世界并非世界的本来面目,艺术世界中的现实世界以特有的内容与形式与本身相关联,构成艺术整体。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受到约束,因而认识仍存在发展空间。纳博科夫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始终持质疑的态度,他认为人们的所见所闻并非完全真实,人们只能无限接近现实,却永远也无法直达现实,艺术是产生于人们对客观事件的主观判断,而不是真实的客观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