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长篇小说研究》by 邱畅
▷绪论:https://shimo.im/docs/wV3VMK4DGYuwr4Ay/
从表面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以艺术为主旨;从根本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仍然以生命本体的终极体验为主旨。纳博科夫认为,人的本能和本性以艺术创造的形式存在,并且借助艺术的建构使生命具有存在的方式、秩序和意义。艺术创造使人产生一种必然感,这种必然感是人在时空位移中的客观存在所带来的体验。由此可以判断,纳博科夫认为人的生命与艺术创造具有同质同构造,鉴于这种同质同构造的存在,人们将在文学创作中获得一种存在的时间感。人们一旦获取这种时间感,便具有追溯过去、把握现在以及预测未来的能力,从而使人们从时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时间对人们的奴役和控制。
——「绪论」
纳博科夫认为,英雄主义浪漫情怀是俄罗斯民族独树一帜的民族气质,其他民族的人难以理解其中的韵味。纳博科夫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表示,那些英国人永远也不会明白,那些旋风般的灵感、脉搏和精神的振奋,那些热烈的舞蹈,那些狂暴和柔和,会把我们转向只有上帝才知道的天堂和地狱。在重塑古米廖夫人格精神的过程中,纳博科夫对古米廖夫文学思想的认识日益深入。古米廖夫反对虚无主义的观点,主张从现实的角度创作诗歌,使诗歌尽量贴近现实。纳博科夫对现实物像的观点与古米廖夫的观点较为类似。古米廖夫认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人们无法认识事物的全部本质,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探索真理,然而人们又无法洞悉一切现实,于是人们在想知与不可知之间进退维谷。为了摆脱这种两难选择,古米廖夫寄艺术的创作于异国他乡,最终在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找到理想境界。纳博科夫则略有不同,他将各地的风土人情与知识引入现实中来。虽然尘世与艺术相互矛盾,但是二者仍然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尘世支撑的艺术创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艺术引领的尘世将充满神秘和压抑。只有尘世和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人类才能达到完美的生存状态。